草原上的科技守望者——记布尔津县科技志愿者木哈买提汗・夏依克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玮璇
在布尔津县辽阔的草场上,常能看到一位“科技使者”奔走忙碌的身影。他骑着摩托车往来于乡间道路,把防疫知识送进牧民的毡房;他站在培训讲台上,让数万名农牧民掌握了增收致富的实用技能。他就是木哈买提汗·夏依克——一位扎根基层十余年的科技特派员,用600余期科技培训,在北疆大地上书写着科技助农的动人故事。
科普足迹遍乡野,当好知识传播者
“大叔,这个消毒流程一定要记牢,能有效预防牲畜疫病!”在窝依莫克镇的牧民定居点,木哈买提汗·夏依克手拿图文并茂的手册,向牧民耐心讲解防疫要点。这样的场景,在他的工作中周而复始上演。作为阿勒泰地区基层科普工作者,他始终把知识传播视为己任,让科学之光照进草原深处。
2024年全国科普日,布尔津县五彩滩广场宣传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木哈买提汗·夏依克穿梭于各个咨询台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知识要点。他把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低碳生活等内容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使之成为日后入户宣传的“活教材”。在“三下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收集村民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农业专家;另一方面把专业技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集中讲座与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把畜牧兽医技术和相关政策法规送进千家万户。

木哈买提汗·夏依克收集村民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019年至今,他以“科技之冬”授课人、脱贫攻坚讲师等多重身份,走遍了布尔津县四镇两乡的68个行政村。6年间,600多期科技培训班累计培养了6万余名乡村技术骨干,2.8万名劳动力通过他的培训成功实现转移就业。一批批“田秀才”“土专家”在他的带动下茁壮成长,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检疫一线守初心,筑牢安全防护网
“每一头牲畜的检疫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这是木哈买提汗·夏依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坚守在动物检疫工作第一线,用专业和严谨守护着“舌尖上的安全”。
在重大疫病防控战场上,他总是冲锋在前。参与棘球蚴病防控工作期间,木哈买提汗·夏依克完成了大量调查采样任务,规范驱虫免疫流程,并通过广泛宣传提升牧民对疫病危害的认知,最终实现示范区犬驱虫率达到100%,有效降低了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在主导阿维菌素项目期间,他建立试验点推广疥癣治疗技术,以显著的防治效果赢得了牧民的普遍认可。
创新赋能促增收,勇当科技排头兵
“搞养殖不能单凭经验,还要依靠科技提质增效。”凭借对畜牧产业的深入研究,木哈买提汗·夏依克成为技术创新的带头人。他独立研发的鸡舍自动消毒系统荣获国家专利,该系统把传统人工消毒升级为自动化操作,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缩短了消毒时间,在闲置时还能调节舍内湿度。简易的安装方式使得普通牧民都能轻松掌握,显著提升了养鸡效益。
为让技术知识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他编写了哈萨克文版《家禽饲养管理实用技术手册》,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专业原理,这本手册已成为牧民养殖的“手边书”。作为自治区“重点人才工程”培养人选,他在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参与的微量元素疾病研究项目,通过采样检测和技术培训,助力农牧民增收。

木哈买提汗・夏依克在给农牧民开展科普培训。
在推动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木哈买提汗·夏依克积极参与布尔津县牛羊肉溯源系统建设。该系统以条形码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从屠宰到零售的全链条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不仅强化了行业自律,更提升了阿勒泰地区肉食品流通安全保障能力,为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数字动能。
从2016年荣获地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个人,到连续四批担任科技志愿者,木哈买提汗·夏依克用坚守与奉献诠释着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在布尔津县的草原与乡间,他的身影早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他播下的科技种子,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边疆地区的农业农村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