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织警民纽带 用爱绘和谐蓝图——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沙黑多拉·阿德力别克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在布尔津县冲乎尔镇的草原与村落间,总能看到一个身着警服、步履坚定的身影。他是冲乎尔边境派出所副所长沙黑多拉·阿德力别克,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沙警官”。自穿上警服之日起,他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扎根边境一线,在打击犯罪的现场、政策宣讲的毡房、矛盾调解的院落中,用热血与真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成为辖区1.2万名各族群众最信赖的“贴心人”。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到三等功3次,从3次个人嘉奖到60余面(封)锦旗与感谢信,每一份荣誉都见证着他对这片热土与各族群众的深情厚谊。

政策宣讲“接地气”,毡房里传出“好声音”
冲乎尔边境派出所辖区绵延百里,各族群众散居在草原、河谷与村落间,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85%。沙黑多拉深知宣讲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党的政策、边防法规和民族政策转化为农牧民听得懂的家常话。
初春的草原寒意未消,他便揣着宣传手册走进牧民的毡房,围坐炉火旁,以“拉家常”的方式讲述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夏日田间热浪袭人,他蹲在田埂上,结合庄稼长势讲解乡村振兴政策;深秋的集市熙熙攘攘,他手持话筒站在摊位之间,耐心普及防诈骗知识。他说:“党的政策就像草原上的河水,滋润着牛羊肥壮、日子红火,大家都要紧跟步伐!”

近年来,他累计开展宣讲200余场次,2万余名群众在他生动的讲解中懂了政策、明了事理。如今,辖区90%的少数民族群众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毡房里、院落中,各族群众共话政策、共谋发展的场景,已成为边境线上最温暖的风景。
坚守岗位护平安,戈壁上筑起“防护墙”
辖区实有人口多、施工项目杂、地域跨度大,维稳戍边责任重如泰山。沙黑多拉牵头建立“防控联合、勤务联动、信息联通、风险联控”机制,白天带领民辅警穿梭于工地、商铺与村落,夜晚紧盯监控屏幕排查隐患。
2024年7月,辖区连续发生牲畜被盗案件,牧民们心急如焚——牛羊是他们的“命根子”。沙黑多拉郑重承诺:“一定抓住盗贼,帮大家挽回损失!”那段时间,他每日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顶着烈日在草原追踪线索,脸庞晒得黝黑;夜晚则在派出所逐一核查信息,双眼布满血丝。经过30多个昼夜奋战,他走访380余户群众,行程超过600公里,最终在一处废弃羊圈锁定嫌疑人,成功破获这起盗窃案,为牧民挽回损失120余万元。面对牧民的感激,他只是摆手笑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近年来,他累计破获系列牲畜盗窃案3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10余万元;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00余处,调解矛盾纠纷520余起,用坚实的脚步与辛勤的汗水,在边境戈壁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平安防线。
真情服务解民忧,心坎上搭起“连心桥”
“沙警官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贴心!”这是辖区群众对沙黑多拉的评价。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群众有需要,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
2024年11月,沙黑多拉在走访时听到一家商铺内传来激烈争吵声。进门一看,老板阿某正与妻子争执不下,妻子泪流满面提出离婚。原来,阿某长期酗酒,不顾家庭与生意,妻子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经营店铺,早已心力交瘁。沙黑多拉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先安抚双方情绪,随后单独与阿某谈心:“你看嫂子多不容易,孩子还小,这个家不能散……”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一有空就去店铺帮忙搬货、理账,还带阿某探望因酗酒患病的村民,以真实案例使其醒悟。看着沙黑多拉忙碌的身影和妻子憔悴的面容,阿某愧疚地低下了头:“沙警官,我错了,以后再也不喝酒了!”如今,阿某成功戒酒,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夫妻俩特意送来一面印有“警民一家亲 恩情永难忘”字样的锦旗。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老人行动不便,他上门代办证件;农户庄稼被牲畜啃食,他协调牧民赔偿并划定放牧区;少年辍学打工,他多次家访劝说,助其重返校园。近年来,他累计为群众办实事680余件,救助群众300余人次。每一次帮扶、每一次守护,都让警民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
巍巍阿尔泰山默然矗立,见证着边境线上的忠诚与坚守;潺潺额尔齐斯河蜿蜒流淌,诉说着各族群众的团结与温情。沙黑多拉以一颗赤诚之心,在警民之间织就牢固纽带,用无私大爱描绘和谐画卷,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边境一线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