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为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记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连忠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 马海娜·马格尔
在哈巴河县阿克齐镇的大街小巷,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位老人推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乐呵呵地与过往行人打着招呼、聊着家长、讲着党的惠民政策。他叫李连忠,是长白山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也是自治区“百姓名嘴”巡回宣讲团成员、哈巴河县“白桦宣讲团”成员,更是一位热心服务群众、积极传递党的声音的人大代表。

近年来,他累计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讲400余场次,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干部上党课100余场次,在哈巴河县红色文化旅游行业商会义务讲解200余场次,参与“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200余场次。凭借出色的宣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于2022年、2023年被选为自治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巡回宣讲团成员,足迹遍布全疆8个地州的13个县市区。今年10月30日,在阿勒泰地区第十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李连忠荣获“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是他多年耕耘宣讲沃土、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见证。

李连忠深知,要想把党的理论讲清楚、讲生动,自己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退休后,他没有选择安逸闲适的生活,而是主动到社区认领了党员志愿服务岗,开启了长达16年的宣讲之旅。书店、图书馆、社区阅览室成了他最爱去的地方,《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是他的必读刊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他每日打卡的“精神食粮”。16年来,李连忠记录学习笔记48本、制作剪贴本45本、撰写学习笔记60余万字,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思考与收获,被邻里亲朋亲切地称为“最爱学习的老学生”。这份坚持,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
光自己懂还不够,关键是要让各族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李连忠有他的“秘诀”——“宣讲不能一个调子唱到底,得看人下菜碟”。每次宣讲前,他都会精心准备,针对不同的听众群体,调整宣讲内容和方式。他善于把“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书面语”翻译成“家常话”。他创作的《全国两会精神指航程·百年华诞普天庆》《奋进新征程·书写新华章》等作品,语言鲜活,朗朗上口,深受基层群众喜爱。他还练就了流利的哈萨克语,在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时更加亲切自然。他的宣讲,不仅在社区活动室,还在农家炕头、牧区毡房、学校课堂和部队营房,真正让理论宣讲“活”起来、“实”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各族群众对党的认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连忠在社区活动室开展宣讲。
宣讲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初,李连忠的妻子被确诊乳腺癌,需要前往乌鲁木齐治疗。一边是卧病在床需要陪伴的妻子,一边是早已安排好的宣讲任务和他作为男主角的历史文献剧《我是中国人》排演,李连忠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愧疚。然而,深明大义的妻子却安慰他:“你别有负担,去好好工作,别把宣讲落下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成为他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妥善安排时间,在照顾好妻子的同时,坚持完成了各项宣讲和演出任务,他饰演的角色感人至深,他的宣讲依然充满激情。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李连忠更是把宣讲与履职紧密结合。他利用深入群众宣讲的机会,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把老百姓的所思所盼通过代表渠道反映上去。他的宣讲,不仅是政策的解读,更是心灵的沟通、共识的凝聚。他用自己的执着与热爱,把党的创新理论化作滋润心田的甘霖,让“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共识在各族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阿勒泰地区召开第十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李连忠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面对荣誉,李连忠的话语朴实而真诚:“被评为‘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我既感到光荣,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但这份压力,更多是鞭策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基层宣讲员,党和政府信任我,各族群众认可我,我绝不能辜负这份期望。我会继续做好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那座‘小桥’,把党的好政策、惠民的好消息、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一条一条讲给街坊邻里、各族同胞听。只要大家愿意听,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讲下去,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