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幼儿园让石头“说话”、扎染“起舞”、水墨“歌唱”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马海娜·马格尔 叶丽娜·努坤)当自然教育邂逅传统文化,会孕育出怎样的教育新生态?4月22日,记者探访阿勒泰市第四幼儿园,这所以“自然中成长,自然地成长”为理念的特色园所,以“一楼探自然、二楼传非遗、三楼启科技”的“三层一体”育人体系,让传统文化在幼儿指尖焕发新生。
步入一楼自然主题区,在“石头乐园”里,孩子们用鹅卵石拼贴太阳图案、在实验台记录石头沉浮数据、在创作区用丙烯颜料将鹅卵石变成“石头小鱼”,在四季厅用树枝、松果、黏土等天然材料创作的装饰点缀,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布景上,呈现出四季自然的韵律。“天然材料不只是玩具,更是自然教育的载体。”该园教师何雪娇介绍道。通过一系列游戏,让孩子们在触摸、观察、游戏中理解自然物质的特性。
步入二楼非遗传承区,扎染工坊飘溢着草木清香。孩子们用皮筋捆扎棉布浸入染料,随着布料展开,蝴蝶纹、螺旋纹跃然呈现。
“我们以‘扎染’为媒介,让幼儿触摸非遗的温度。”何雪娇介绍说。工坊内不仅陈列出白族、彝族扎染布艺实物,还通过科学发现角揭秘染色原理:实验用紫甘蓝、洋葱皮、茶叶等煮水染色,对比颜色变化,让孩子们感知“传统工艺藏着的科学密码”。布艺再生站里,扎染方巾变身布贴画、玩偶衣裳;扎染小剧中,用扎染布做幕布和角色服装,表演《蓝草仙子》《染坊的故事》,让文化传承充满童趣。“我用弹珠扎出了星空!”一名幼儿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蓝白之间,文化自信悄然生根。
“水墨轩”则流淌着墨色晕染的创造美学。孩子们手持毛笔,在水面滴墨,用吸管吹出抽象纹路;蔬果切面蘸墨拓印,莲藕变莲叶、青椒成远山,自然的肌理与水墨意境完美融合。
三楼科技区通过纸主题环境创设,化身一座“童趣纸乐园”,让孩子们在撕撕贴贴、玩玩乐乐中感知材料特性,初步树立环保理念。
“我们不是简单模仿技艺,而是通过游戏化体验让文化基因自然流淌。”该园教学副园长邵盈盈说,“园所将扎染、水墨与科学探究、艺术表达深度融合,打造‘可触摸的非遗’。同时,让孩子们在染布纤维中观察、墨色实验中发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
在这里,每一块石头、每一方扎染、每一幅水墨画,都成为文化传承的钥匙。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正悄然播撒在他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