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援疆干部唐忠华:不折不扣完成党赋予的职责使命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包洪宇
2023年4月14日,吉林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启程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开展为期三年的对口援疆工作。援疆期间,在吉林省委、省政府,阿勒泰地委、地区行署和吉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科学领导下,吉林省援疆干部、阿勒泰地区纪委副书记唐忠华真诚付出、努力拼搏,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出色完成了援疆任务。
创新实干:把“吉林智慧”写进新疆发展答卷
唐忠华说:“想要当一名合格的援疆干部,就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去做每一天的工作。”
他在自己的援疆工作办公室里,贴了一个醒目的标签——创新。
如何做到创新?“既要守牢援疆初衷,又要保证援疆任务保质保量。”他说,“这需要群策群力。”
“我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我总会走到群众中去,也愿意听每一名援疆干部向我提出的建议。只有多采纳好方法,援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同时,我充分开发后方单位这座‘富矿’,只有前方与后方齐心协力,才能把援疆工作做好。”
2024年,经唐忠华主动对接,阿勒泰地区66名纪检监察干部赴西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参加纪检监察业务专题培训,特选派2名案件审理干部到吉林省纪委监委学习锻炼,这是吉林省14载援疆历程中的首创。
“到吉林省纪委监委学习锻炼前,唐忠华一再嘱咐大家一定要到核心、一线部门学理念、学业务,学精学透后把先进的工作方法带回来,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基础上,给单位同事作表率作示范。”地区纪委干部李万鑫说。
“135”吉林文化援疆战略,是吉林省关于文化润疆工作提出的具体战略措施——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建设“三项工程”(强基固本工程、精品创作工程、文化浸润工程),打造“五个一批”(培养一批优秀骨干人才、建设一批功能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实施一批文化交往交流活动、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活动)。
文化援疆怎么实施,才能加强阿勒泰地区各族同胞与国内其他省份同胞的思想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出给唐忠华和所有援疆干部的考题,让大家深思。
有人提议,让吉林省的干部来。这三年,吉林省援疆干部组织吉林省媒体记者有步骤、有计划地参观哈巴河吉林新村、召开吉林援疆教师模范事迹报告会、组织吉林文艺院(团)入疆巡演……让吉林援疆精神走进阿勒泰千家万户、融入百姓心间。
也有人建议,让阿勒泰干部群众走出去。经援疆干部对接,阿勒泰地区70余名宣传战线工作者赴疆外开展对口交流和培训锻炼。阿勒泰地区歌舞团参加吉林省少数民族文艺节目汇演,两地签署合作协议3份。
还有人说,立项帮扶,让文化润疆突显吉林特色。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文以植德,援疆干部借助文学的力量,讲好阿勒泰故事。他们邀请文艺工作者进疆采风,编著丛书《风雅阿勒泰》、创作绘本《通天洞》、撰写小说《可可托海》、拍摄《金山味道》《冰雪行动》等影视剧故事片、谱写《我们的阿勒泰》等歌曲。其中,《我的阿勒泰》主题纪录片已完成立项,准备投入拍摄。
情系民生:用“吉林温度”感染边疆群众
在地区纪委,大家都知道唐忠华是个敞亮的东北人,谁家婚丧嫁娶,他第一个前往帮忙;谁家孩子学习有困难,他主动对接援疆教师进行免费补课……
他把同事、群众当家人,大家也把他放在心里。他说:“每到古尔邦节,当地哈萨克族朋友争相邀请他到家里做客,看着满桌的奶疙瘩、风干肉、干果、奶茶,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
家国情怀:以“吉林担当”诠释奉献精神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他常常跟随吉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领导到阿勒泰市吉林援疆现代农业博览园种植大棚、吉林省农科院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试验站、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场——长白山阿尔泰山冰雪运动实训基地考察调研。他说:“吉林援疆项目涉及农业、冰雪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多方面,作为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委员、纪律检查监督组组长,分管宣传文化、安全、后勤保障工作,一定要把工作做到位,让阿勒泰地区纪检、宣传文化等领域工作发展得更好。”
在地区纪委,唐忠华主要分管案管和审理两方面业务。2024年,他推动规范使用监督办案措施18000余件次,深入办案一线开展“走读式”谈话4000余场次,定期驻审查调查中心,确保全地区无一件退补案件。
作为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组组长,他研判形势,指导办案,想办法出对策提高办案质量。在2024年4轮案件质量评查中,阿勒泰地区500余件群腐类案件均被办成铁案。
群众心声:“吉林亲人忠华就在身边”
在与同事交流中,大家对唐忠华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忙”,忙着开会、忙着调研或是常驻审查调查中心。有同事戏谑地说:“他每天脚底生风。”
为什么这么忙?因为他重视肩上这份责任。他说:“吉林省开展对口援疆工作14载,有2700余人曾经或正在参与工作,每一名援疆干部人才都在用赤诚的奉献服务着他亲爱的人民。”
唐忠华把一腔热忱献给了党的事业,赢得了阿勒泰地区民众的赞誉。但他对妻女有着说不尽的亏欠。
他本该是家里的顶梁柱。“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妈妈又住院啦!”看着贴心小棉袄一般的女儿哭肿的双眼,远在4200公里外的唐忠华泪流满面。
“你是大姑娘了,要照顾好妈妈,爸爸这边工作很重要,暂时回不去……”
谈及家人,唐忠华陷入了沉默。他表示,已经不记得上次陪女儿温习功课是什么时候。家里的重担都压给了妻子,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她患病住院,她在电话里只是嘱咐他,好好工作,不用回来,家里一切都好。
援疆工作不能停,尽管满心惦念,但唐忠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记挂着两地文化交流项目,一有时间就主动与受援地对接,确保项目落地落实。他说:“我的眼前常常浮现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各民族同胞在广袤的草场上骑马、刁羊,跳着韵律十足的《黑走马》,周围点缀着阿尔泰金莲花、窄叶芍药,远处映衬着连绵雪山与醉人的鸢尾蓝……”
唐忠华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他把吉林人的“实诚劲儿”带到边疆,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这正是新时代援疆精神的生动写照——扎根边疆写忠诚,援疆路上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