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雪花开了·雪舞飞扬志丨彭超:旅居禾木研究雪崩第四冬,他都做了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小宓
从程序员到滑雪爱好者,再到“阿勒泰雪崩研究与教育(Altay avalanche research and education,以下简称AARE)”创始人 ,39岁的彭超从北京来到新疆,把爱好变成了事业,把新疆变成第二故乡。
彭超在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小宓摄
2024—2025年雪季是彭超在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度过的第4个雪季。从2010年接触滑雪以来,他先后去过日本以及欧洲、北美等地旅居滑雪。被阿勒泰的滑雪资源和滑雪文化吸引,2021年12月他来到禾木村,长租了一间小木屋,之后每年11月初到次年3月底,旅居在“人类滑雪起源地”阿勒泰。
“今年雪不大,还没有发布过高风险预警。”12月23日早上一起来,彭超就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看气象数据。
彭超从2010年起开始滑雪。阿元摄
2022—2023年雪季,他和同伴们在禾木村居住的小院中设了气象观测点,每天早晚定时观测,根据风向、日照、温度等因素,推测并发布禾木村及周边山区雪层与雪崩风险的信息,已发布了11次雪崩高风险预警。
2021年刚来禾木,彭超就觉得这里山高雪大,非常适合滑雪,而雪崩安全知识应该是大家在山区活动时需要掌握的常识。“一旦遇到雪崩,身边同伴的救援很重要。”带着这个念头,为了让自己玩得更安全,彭超和其他雪友创办了民间团体AARE,希望规避雪崩风险,保护自己的同时,为雪友提供更快乐、安全的滑雪旅行。
彭超(左二)在进行雪崩救援培训。徐嘉靖摄
最近,彭超正在和同伴准备着年底公益培训讲座。2021年冬天,他在禾木村做公益培训时,提到如果有人遇到雪崩被埋,要先用探杆定位来确定位置。几天后遇到一场大雪,村民用长柄铲子确定位置后快速救出被埋的人。听到村民说“你的方法很管用”,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之后就一直给当地居民、经营户等办公益培训。
2022年夏季,他和朋友一起制作了雪崩成因、躲避雪崩、雪崩自救、同伴救援等12期微课程,放在抖音“热雪SnowFever”账号和微信公众号“雪崩研究AARE”等平台供网友观看。这些视频时长在1.5—2.5分钟之间,内容都是简洁的“干货”,比如了解雪崩成因,避开危险地形,策划避险路线,雪崩时如何救援同伴等。
彭超和同伴们组织的搜救演习。龚文宾摄
2022—2023年雪季再次回到禾木后,他和同伴们正式推出了雪崩救援培训,连续两年开设完整的入门、一级、二级雪崩安全课程,4人以上就可以开班。2024—2025年雪季,参加培训的人数明显比往年增加,他们计划以平均两周一次的频率,开设每期2天的雪崩安全一级培训,帮助粉雪爱好者全面提升安全意识和搜救能力。参加培训的人都要经过考核——要在2分30秒内,在50米见方、半米深的雪层里,找出被埋的便携电子设备雪崩信标。
“开始是为了自己玩得安全,慢慢被大家‘推着走’,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彭超说,滑雪14年来,他虽然经历过雪崩,但没有在滑雪时遇到雪崩,“培训和宣传的核心部分都是让大家远离危险,想尽办法别让危险落在自己头上,而不是发生了怎么救人。”
彭超希望能为雪友提供更快乐、安全的滑雪旅行。胡家博摄
这几年,彭超看到越来越多雪友有了风险意识,会在冲粉雪时准备好探杆、雪铲、雪崩搜救仪“三件套”。“最想和雪友们分享的两个字是‘耐心’。”他说,雪友们休假来滑雪,总觉得滑不上就白来了,这种想法就很危险,一定要遵守雪场的管理和安排,不要钻网去未开放的区域,不要贸然在雪后抢滑,要多学习各种知识,科学安全地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