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米拉·达吾列提: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编者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7日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其中,新疆(含兵团)有22个集体、26名个人获表彰。这些模范集体和个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丝路同心圆”开设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专栏,推出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瞧,朝我们跑来的是新疆火炬手古丽米拉·达吾列提!”
近日,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夏尔合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古丽米拉·达吾列提参加了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作为火炬手,她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在她心里这份荣耀属于家乡。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我深知自己传递的不仅仅是火炬,更是民族团结的火种。”古丽米拉·达吾列提表示,她要把运动的火种、团结的火种带回新疆,传递给更多人,也希望借此机会,展现天山儿女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吉木乃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贴心人”到“带头人” 引领村民奔共富
在夏尔合特村,大家都说是党的“好政策”和他们的“好闺女”,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好闺女”就是村里人对古丽米拉·达吾列提的称呼。
大学毕业后,古丽米拉·达吾列提选择回到家乡,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干部做起。多年来,走访成了她的日常,谁家有难事她都帮着办,房屋漏了、烟囱倒了、买不到药、两口子吵架,村民都找她解决问题。
“腰包鼓起来、集体富起来、环境好起来”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期盼。常年扎根基层,古丽米拉·达吾列提一心只想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她带领村“两委”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土地承包和外出务工,土地流转后,村里的劳动力就有时间干其他事,多渠道增收了,我们鼓励每户村民家里有一人稳定就业,鼓励另一个劳动力在家里发展养殖、种植、田园经济、‘三苗’工程等,增加家庭收入。”古丽米拉·达吾列提说。
通过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村“两委”多次与村民商议,帮助10户村民新建10座标准化圈舍,开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果树种植、苗圃等产业,提高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依托距离县城较近、口岸旅游发展等优势,打造夜间经济,开办牧家乐4家,实现稳定就业18人,营业期间日均营业额达1000元以上。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就要身上多流汗、鞋上多沾土,村民心里装着什么事,我就应该做什么事。”古丽米拉·达吾列提的话语掷地有声。
据统计,夏尔合特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9年的8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44万元,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19年的1.5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4万元。
“小故事”讲“大道理” 传递声音凝共识
古丽米拉·达吾列提所在的夏尔合特村位于中哈边境,曾是阿勒泰地区的贫困村之一。2019年,古丽米拉·达吾列提当选为夏尔合特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低等问题,她深入调研、精心谋划、稳步实践,努力为乡村发展和村民致富谋出路。
古丽米拉·达吾列提深知,乡村振兴,思想先行,为转变各族群众的老旧观念,她多次到村民家中“谈正事”,却没想到刚开始就吃了“闭门羹”。
村民沙吾列·哈力别克说:“现在家里吃喝不愁,想那么多干什么。”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古丽米拉·达吾列提没有泄气。“碰钉子是正常的,不要犯怵,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她默默给自己鼓劲,一次次耐心地跟村民讲道理、解困惑。
语言通才能财路通。“学会国家通用语言,你家的好东西就能买给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了,脑袋富才能口袋富!”在她的坚持与真诚劝说下,沙吾列·哈力别克、库来汗·合孜尔汗等村民终于被说通,“那我们试一试!”
如今,这几位村民成了村里妇女手艺人的代表,国家通用语言日渐流利、手机APP操作娴熟,能够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增加收入,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现在想起来真的十分感谢,要不是她坚持,我们真是错过了增收致富的好机会。”沙吾列·哈力别克说。
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把“文件话”转为“家常话”,古丽米拉·达吾列提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离农牧民群众最近的基层一线,她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普及宪法法律法规,讲解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三农”政策、惠民举措等,让党的声音飞入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载体”有“大效应” 助推互嵌共融
说起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村民叶克本·拉布开西非常感慨,他说:“现在家家户户收入提高许多,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各族村民关系更加融洽,这都是因为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古丽米拉·达吾列提积极践行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工程”,借助“边境第一村”邻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吉木乃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门口岸等特殊地理区位,组织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观摩学习,让各族群众沉浸式体验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将爱党爱国、守护边疆情怀厚植各族群众心中。
吉木乃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小载体”也能发挥“大效应”。在村里,古丽米拉·达吾列提还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利用村级大喇叭、国旗下宣讲等宣传典型,通过组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特别是村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村民们搭建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村规民约,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常年行走在基层,古丽米拉·达吾列提十分了解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情况,她总是主动上门探望,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尽己所能提供帮助。
她与村民们坐在一起拉拉家常、聊聊生活中的烦心事,细心查看“两不愁”问题是否解决,打开水龙头看看村里的供水是否正常,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志愿服务,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她积极践行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温暖了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心,也成了连接各族村民之间情感的桥梁,整个村子充满了和谐团结的氛围。
“我不怕做‘拓荒牛’‘老黄牛’,只有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回‘烫手的山芋’,才能更好的了解基层群众的想法和需求,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古丽米拉·达吾列提说。
如今,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在夏尔合特村生动展现,民族团结之花在村子里越开越艳,各族群众建设共有“幸福家园”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