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访寻文物 山水有相逢 ——阿勒泰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董世菊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天山山脉北麓的一颗璀璨明珠,文脉绵长,遗存丰厚。自今年5月起,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转入实地调查阶段。为进一步摸清阿勒泰地区文物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地区深刻领会“四普”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普查的新形势、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文物普查各项工作。
谋定而后动 “四普”工作扎实推进
阿勒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自“四普”工作启动后,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建立阿勒泰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工作机制,迅速形成各县(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有关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协同合作的良好局面。
为提升各县(市)田野调查能力,对普查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应用能力和及时发现田野调查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参照上级普查机构培训内容,结合田野调查工作进度,多次组织开展田野调查现场实训、第二阶段数据规范化处理培训,以进一步提升普查队员技术水平,促进全地区“四普”实地调查工作有效开展。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我们将以‘四普’为契机,把普查工作作为文物系统的大练兵、普查队员能力的大检阅、全社会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大宣传,着力提升地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推动地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全国、全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阿勒泰力量。”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队(以下简称:地区“四普”工作队)队员卓娅·巴合提说。
发挥“阿勒泰经验” 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阿勒泰地区因降雪时间早、雪期长,田野调查有效时间相比其他地州市短。如何高效利用夏季黄金时段开展实地调查,阿勒泰地区已形成“阿勒泰经验”。各县(市)普查机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野外文物看护员、义务看护员、群众力量,对已知文物点普查路线进行规划,对新发现文物线索进行初步摸排,确保调查路线科学、完整。为有效提升调查效率,地区文博院根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结合气候变化,按照“先远后近、先山区后平原”原则,合理分配不同文物保护单位调查时间。
青河县位于阿勒泰地区最东端,东部与蒙古国接壤,境内文物资源丰富,其中,查干郭勒乡三道海子夏牧场就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遗址。三道海子属山地草甸草场及高寒草甸草场,谷地海拔高度在2700米左右,已接近雪线,部分遗址位于海拔超过3300米的山区。高海拔致使这里全年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且雪期长,全年仅七月、八月可以进入。
7月3日,自治区“四普”办业务指导老师谢晓龙、地区“四普”工作队、青河县“四普”工作队11人来到查干郭勒乡三道海子,开展田野调查、数据采集工作。
由于道路崎岖,加之海拔高度的攀升,在到达三海子墓葬及鹿石遗址时,天空下起小雨,地区“四普”工作队部分队员出现轻微高原反应。与青河县“四普”工作队汇合后,由于雨势过大,工作队不得不暂停田野调查工作。“当晚非常冷,寒意特别重,大家只能裹着厚厚的棉被,上传当天的文物数据。”地区“四普”工作队队员王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用心用情拓展深度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岩画被称为“人类童年的语言”。在阿勒泰地区境内,岩画几乎沿阿尔泰山脉呈带状分布,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深沟峡谷,都能发现岩画的踪迹。这些岩画记录了原始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内容以及他们的想象、愿望,成为文字发明前人类最早的“文献”。在阿勒泰岩画中,可以看到狩猎场景,射手们手持弓箭,瞄准着前方的猎物;可以看到战斗场面,战士们骑着战马,挥舞着刀枪;可以看到一些表现舞蹈、放牧等生活场景的画面,以及太阳、车马、车轮等形象和抽象的图案。
“大家坚持住,马上就到了!”5月24日,晨曦初露,地区“四普”工作队文物普查员迎来了一场体能挑战。他们前往位于富蕴县吐尔洪乡山间的乌孜恩沃克墓葬群进行实地调查,山体陡峭,步履维艰。阿勒泰地区地域广袤,大部分文物点位都分布于山野戈壁,有的则在山谷峭壁的另一面,普查队员为了获取精准信息,要攀爬到峡谷对面采集信息、踏勘文物。
今年8月,阿勒泰地区天气炎热,为保障“四普”工作进度,地区及各县(市)普查人员每天早上五六点就出门。在踏勘过程中,为了采集尺寸、照片绘图等相关内容,队员们还要戴上安全帽、系好高空作业安全绳,在陡峭的山壁上展开工作。“我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恐高心理。如果连到文物面前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承担起文物保护责任?”地区“四普”工作队队员雷秀玲说。
阿勒泰地区“三普”文保单位共计692处。截至目前,六县一市田野调查共计完成复核692处,复核率达100%,调查中新发现文物69处。结合田野调查工作实际,各县(市)于今年6月至8月,集中开展了石质文物、工业遗产等专项调查,对阿勒泰地区石质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排查、摸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石质不可移动文物底数及保存现状。在石质文物专项调查中,复核岩画110处、石人24尊、鹿石30通、摩崖石刻1幅;新发现9处岩画、石人13尊、鹿石2通。在工业遗产专项调查中,复核4个文物点,新发现15个文物点。在公路专项调查中,新发现5个文物点。
“下一步,我们将及时通过‘四普’田野调查,切实掌握地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2025年第三阶段普查数据质量审核、不可移动文物认定、革命文物、历史建筑专项调查等重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副主任、文博院院长何会来说,“地区及各县(市)普查机构将用好主体力量,加强协同配合,动员公众参与,营造浓厚氛围,让普查成为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滋养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物保护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