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变草场 吉木乃县走出防沙治沙和产业发展共赢新路径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 包洪宇 占尼别克·别热克 通讯员 李森)吉木乃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属于干旱气候区,是我国沙漠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域之一。
多年来,吉木乃县把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沙治沙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责任,实施了一系列林草工程项目建设,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活动,推动防沙治沙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和产业发展共赢新路径。
近日,生态保护修复与优质饲草产业交流研讨观摩会在吉木乃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等众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当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及优质饲草产业发展。在吉木乃县万驼园,一片片翠绿的草地充满生机,几台大型指针式喷灌机在草场上不停旋转,为牧草提供充足水分,成群的骆驼漫步其中,享受着鲜嫩的牧草。
今年,吉木乃县依托天然草原补播改良与生产力提升示范项目,建立了1500亩天然草原补播改良和生产力提升示范区。新疆旺源万驼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亮说:“我们运用免耕补播技术,结合‘两灌一保’保苗、本土灌木保护、基质生态包、育苗移栽以及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增产等多项技术,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优化草原群落结构,加速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以进一步增强草原生产力。”
近年来,吉木乃县万驼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5.6万亩,围栏封育45公里,人工种草0.7万亩,大幅提高草地群落密度、覆盖度和草地生产力,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治区优质饲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博说:“吉木乃县积极探索天然草地改良技术,以提升饲草生产潜力,并成功创建示范试验和教育项目。通过应用补充灌溉、施肥技术、混播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防风护草技术等,取得显著成效。相信,吉木乃县在提高优质饲草产量和品质方面所做的努力,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畜牧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沙化改良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吉木乃县通过草场改良,以草场租赁、解决困难群众就业、资产收益分红等形式带动农牧民增收。截至目前,已带动人均年增收2146元。到2025年,吉木乃县万驼园打造的旅游、康养基地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人均增收约5000元以上。
下一步,吉木乃县将按照沙化土地类型,采用人工造林、种草等方式恢复植被、遏制沙化。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利用北疆初春融雪水资源,运用荒漠造林技术,在绿洲边缘沙漠区域营建人工林草基地,确保造林成效。
吉木乃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张鹏说:“这些年,吉木乃县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天然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和饲草料产量提升工作,累计投入3100万元建设防沙治沙草方格沙障0.56万亩;投入1.2亿元实施退牧还草、退化草原补播改良30万亩,实现亩均鲜草产量由50公斤提升至150公斤,在戈壁荒漠上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动草原新质生产力逐步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