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雁司令”的致富经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实习记者 王景鸿 通讯员 沙妍粼)6月3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哈巴河县库勒拜镇喀英德阿热勒村,伴随着声声雁鸣,养殖示范户王淑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批雏雁,我已经养了1个多月,平时喂的是玉米粒、小麦和自家种的蔬菜。别看它们现在小,等养到8月份,每只最少有五公斤!”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王淑花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目前,我养了150只雁苗,已全部被预定!”
“‘雁司令’,你现在是养雁行家,以后要多指教啊!”“遇到问题,你就随时过来……”刚喂完雁苗,几位村民结伴来向王淑花取经。
如今,在王淑花的带动下,附近不少村民搞起了特色养殖。为什么会养红嘴雁?那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2004年,王淑花夫妇开始养殖红嘴雁,原本打算养些供自家食用,没想到它们的抗病力特强,而且肉多味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胆固醇低,因此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购买,一年就卖出几十只。
2022年,依托紧邻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桦林景区的优势,喀英德阿热勒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旅游不断升温,带动了红嘴雁销量迅速提升,王淑花养殖的红嘴雁也逐步供不应求。
瞅准时机,王淑花夫妇当年就把红嘴雁的养殖数量增加到150只,并补进了雁鹅、土鸡、三黄鸡等。同时,利用自家闲置庭院开办了“农家乐”,多元化发展庭院经济,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6月1日,阿克齐镇民主西路社区居民哈米拉·阿勒腾带着两个孩子在白桦林景游玩,午饭时到王淑花的“农家乐”吃午饭。哈米拉说:“喀英德阿热勒村景色优美,就在白桦林景区旁,来一趟很方便。”
“这几年,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经常到我这里品尝农家菜,买一些特产。如今,我的年收入近10万元,可比打工强多了!”王淑花说。
养殖有起色,百姓有收入,何不借着东风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喀英德阿热勒村党总支书记梁大军号召附近几家小规模养殖红嘴雁的农户,召开庭院议事会。聚焦农户在疫病防控、规范饲养、拓宽销路等方面的需求,以“书记领办项目”为抓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白桦人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专业养殖技术人员上门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并由合作社负责与红嘴雁经销商及企业联系对接,帮助养殖户搭建销售平台,多渠道扩大销路,提升红嘴雁的销售量和经济效益。
目前,在库勒拜镇发展家庭式养殖红嘴雁的农户有40余户,户均年增收3.6万元。红嘴雁养殖已成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一个特色。
“产业兴,乡村振兴的底色才更足。我们将持续推动‘党建+特色养殖’的运作模式,以养殖红嘴雁为示范,不断探索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向周边辐射,力促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库勒拜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周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