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丨做好灾害防御 守护美好家园
雪都嘟/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实习记者 叶斯波力·达吾列拉汗)2月11日,记者专访了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技术组组长,2021年获“绿色生态工匠”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农林牧水利气象联合工作委员会)毛炜峄。
记者:请问您来雪都阿勒泰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毛炜峄:2023年以来,雪都阿勒泰的冰雪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来体验冰雪之旅的疆内外游客爆棚。但是,今年1月8日喀纳斯景区山区公路发生雪崩,推山雪将游客车辆掩埋,推到路基下,经过当地紧急救援,及时脱困。而1月17日发生在西藏墨脱的雪崩灾害造成28人遇难。有关冰雪灾害影响游客安全的事件也一度成为网络热搜内容。这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雪具有“资源”与“致灾”双重属性。“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过程中,冰雪经济带动了当地发展,也需要注重雪灾防御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我们这次到雪都了解雪情,以及当地雪灾防范工作实际情况,探讨气象科技发展在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加强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等新问题。阿勒泰地区高度重视雪灾防范工作。我们除了在地区气象局进行交流外,还参加了地区成立的实地调查工作组,由应急管理局领导带队,深入雪崩发生区公路沿线实地查看,与喀纳斯景区管委会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分析今年春季雪灾防御措施,以及未来如何提高雪灾防范能力。
记者:通过走访调研,您认为雪都阿勒泰在灾害防御方面有什么好的举措?
毛炜峄:灾害防御是保障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安全发展的重要工作,当地应急、气象、交通、旅游等部十分重视。已有的举措:景区雪灾暴露度急剧增加,管委会加强沿线巡查,识别雪崩点、风吹雪关键路段,根据天气条件,采用交通管控措施,减少雪灾暴露度;气象部门加强降雪、气温、风等基本气象要素的监测、预报;开展爆震弹引发人工雪崩实验。
未来,应继续尝试采取人工干扰引发雪崩试验工作,在进一步识别出的雪崩灾害高风险地段,寻找合适时间机遇,采取干扰行为引发可控的人工雪崩,及时清理后,再恢复正常通行。这样做虽不能完全消除雪崩高风险路段的险情隐患,但至少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以此来保障通行车辆和游客安全,赢得一定的主动权。
记者:未来,应采取那些措施快速提升雪都防灾减灾能力?
毛炜峄:应保持雪都经济发展与雪灾防御能力建设相协调、地方需求与自治区整体工作相衔接,打造国家层面上的雪灾防御试验区,加大建设力度,整理出基于各部门联合机制运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等工程建设的整套雪灾防御措施,向全国其他相关区域推广。快速提升雪都防灾减灾能力需推动三个方面工程建设,一是加快监测、预报能力工程建设;二是加快预警服务能力工程建设;三是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