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青格劳村:一个小山村的“巨变”
阿勒泰市的“江南水镇”——阿苇滩镇青格劳村村貌。胡俊秀 摄
雪都嘟/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胡俊秀
田园村舍,淳朴恬淡;青瓦白墙、一步一景。这就是阿勒泰市的“江南水镇”——阿苇滩镇青格劳村,虽没有江南水乡般灵动秀气,却有江南水镇的素雅韵味。
青格劳村地处阿勒泰市南大门,方圆14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飞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毗邻三条高速公路,良好的交通优势为该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青格劳村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率先在全地区开展城镇化建设,集中开展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养殖、建立农贸市场、开发乡村民宿、建设文化广场等,将原本的好山好水涂抹成推动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百姓心中荡漾着诗意和暖意。
“我在村里也住上了‘别墅’”
1月15日,天气晴、村容秀,白雪掩映下的村庄到处银光闪闪。
一大早,村民江爱霞就开始打扫自家“别墅”里的积雪,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雕花围墙、独门独院,有车库、有花园,这房子我是越住越喜欢。”江爱霞告诉记者,她家是村里第一批搬进新居的。
2021年,青格劳村按照“农牧民享有权益不变、宅基地使用目的不变、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的原则,依法依规盘活农牧民宅基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当年,新建64户高标准二层徽派风格民居,成为村里最靓丽的风景。
走进江爱霞240平方米的小二楼“别墅”,屋内全部铺设地暖,落地窗采光,大方漂亮,跟城市的花园洋房相差无几。
“2020年,村里组织村民代表到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乌尔禾镇查干草村参观,看见他们整村打造民宿发展旅游业,家家都过得很幸福,当时我就很羡慕。”江爱霞的邻居刘跃伦说,“当时,我们村也计划开展城镇化建设,大家都签字表示同意。”
“按照1:1产权置换,除去老房子100平方米的面积,我又掏了20万元选中一套240平方米的新房。”刘跃伦说,等条件成熟了,自家也发展民宿增加收入。
“我们通过开展城镇化建设,腾出50亩空地,集中打造养殖区、农贸综合市场、乡村民宿和文化广场。”说起青格劳村的发展历程,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军成告诉记者,“乡村整体开发建设可以一并带动农业、养殖业和服务业综合发展,预计连续三年农牧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10%,现在备受期待的二期135套民宿已经开建。”
田园风光变致富“钱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将田园风光变成致富“钱景”?近年来,阿苇滩镇瞄准冬季冰雪旅游和夏季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通过盘活青格劳村闲置办公用房,全力打造民宿酒店,并带动村民发展民宿。随着“两冬会”在阿勒泰开幕,青格劳村喀美民宿中心(私厨)家宴的生意迎来高峰,前来订餐和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
“赏冰玩雪之后,在民宿品尝一顿当地特色美食,不仅能驱走冬日严寒,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专程来阿勒泰滑雪的江苏游客李月说,“白天滑雪,夜晚在村里的特色民宿享受美食,真的很享受。”
“为方便游客滑雪,民宿区的每个小院都配备了一辆轿车便于游客出行。”青格劳村喀美民宿中心(私厨)家宴负责人李超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民宿里还有桑拿房、游戏室、厨房餐厅、露台等,可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对今后旅游发展充满信心的还有个体经营户徐彦萍,她目前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农家乐。“青格劳村地理优势明显,游客从高速公路过来,大都会选择在这里吃饭,都说这里风景特别美,环境也干净。”徐彦萍说。
“青格劳村周边毗邻火车站、飞机场、物流园、低氘水场和冷链物流园区,区位优势明显。我们依托已建成的房屋,引导农牧民发展民宿、农家乐,带动城市周边游,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阿苇滩镇党委书记罗欢表示。
据统计,2022年,青格劳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
心中有“景”处处皆美景
“游客下了飞机、火车,沿着黄金马道,骑着马悠哉悠哉地赏景拍照,累了在雪都夜市喝一杯‘阿山穆郎’格瓦斯,然后去‘解忧博物馆’参观特色民俗,到产研学教育所体验乡村生活,再用脚步丈量红色‘中国’,感受8.8公里长征精神,晚上落宿青格劳村别墅看星星……”采访期间,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记者脑海中浮现。
做好山水文章,绘就美丽图景。近年来,阿苇滩镇立足资源、立足项目,构建起集马产业文化、红色研学游、乡村旅游民宿、休闲观光农业等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在保证村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土地潜能,实施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特色作物,同时开发建设农贸市场、文化广场等,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提高了村民收入,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如今的青格劳村,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变成人人羡慕的自治区级乡村建设示范村。
“今年,青格劳村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改善等方面还会有新变化,我们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全力打造集旅游民宿、民俗文化、休闲农业、红色教育为一体的民宿集群,让我们的小乡村变成连接城市的‘会客厅’。”罗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