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农匠”潘国强:把土著鱼保存下来繁衍下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
10月23日上午,布尔津县额河特有冷水鱼繁育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里,负责人潘国强正向鱼塘内抛撒饵料。“今年特有鱼类鱼苗可以繁育到5000万余尾,我们将继续对外供应苗种,已经有很多养殖企业和我们联系了。”
这位与鱼相伴二十四载的养鱼人,说起养鱼滔滔不绝。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让稀少的鱼类保存下来,繁衍下去,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对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作出贡献。”潘国强说。
潘国强(左)正在进行额河特有鱼类人工繁殖生产工作。图片由潘国强提供
不断探索养殖新手变能手
谈起自己进入养殖行业的点点滴滴,潘国强颇有感慨:“最初就是爱钓鱼,慢慢对渔业养殖产生了兴趣。”
1998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在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克孜勒喀巴克村建立了国强冷水鱼养殖基地。
那一年,他花了1万元承包了一片200多亩的荒滩,又花了3万多元去改造。然后往鱼塘里投放了土著鱼苗,满心期待大丰收。
可打捞上来的鱼连当初投放总量的一半都没有。辛辛苦苦养了一年鱼,赔了不少钱。
潘国强并没有灰心,他每天都在鱼塘边仔细观察,留心鱼的喂养情况,并请来了水产专家,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原来,土著鱼类对水环境和人工管理的要求与普通的鱼不一样,给鱼喂饲料主要依靠人工,时间和数量很难达到统一和标准化,而且鱼塘太大,老式的投料机也无法保证所有的鱼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潘国强买来了自动投料装置,经过不断学习和不懈尝试后,渐渐地掌握了养殖技术,鱼苗的存活率逐年提升,最高时达到了90%左右。他也渐渐成为渔场中数一数二的养殖能手,鱼塘规模扩大到了400亩。
2012年,潘国强成立了布尔津县额河特有冷水鱼繁育开发有限公司。
物种保护哲罗鲑人工繁育成功
在养殖过程中,潘国强发现当地的土著鱼类逐渐减少,他感到了物种保护的紧迫。“对于极小种群来说,一旦环境被破坏,就可能会造成物种灭绝。”
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土著鱼哲罗鲑,是冷水性肉食性鱼类,对维持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和肉味鲜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野生数量急剧下降,2021年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要想恢复种群,首先得找到亲鱼,做人工繁殖。六年前,潘国强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喀纳斯湖中意外发现了哲罗鲑。他们采捕了30条土著哲罗鲑,做了分子学鉴定,确定其系本土鱼种。
可严苛的生存环境和凶猛好斗的性子让哲罗鲑的人工繁育困难重重。
在人工繁育试验阶段,技术团队多次碰壁,“温度升速过快,环境的骤变使哲罗鲑产生了应激反应,导致试验失败;水中的氨氮含量过高,哲罗鲑难以在这种条件下生存,试验再次失败……”
为了模仿哲罗鲑生活环境,2017年,潘国强投入300多万元,引进国内先进的水质可控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布尔津县额河特有冷水鱼繁育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里,潘国强正在进行额河特有鱼类人工繁殖生产工作。图片由潘国强提供
经过不懈努力,2021年,科研团队首次实现对哲罗鲑的人工繁殖。2022年5月3日,哲罗鲑人工催产成功,共采集哲罗鲑卵4万多粒。
“目前,我们对这4万多粒受精卵进行了人工养殖,用于构建亲本群体,为规模化繁殖奠定了基础。”潘国强说,哲罗鲑人工繁育成功,对恢复额尔齐斯河流域土著哲罗鲑种群、以及阿勒泰地区天然水域增殖放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基地不断加大冷水鱼繁育孵化养殖力度,目前,已经实现了16种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对6种濒危鱼种进行了迁地保护。
扩大规模打响冷水鱼品牌
“现在基地开发养殖的五道黑、白斑狗鱼、梭鲈的养殖量比较大,品质好,在全国推广得比较好。”潘国强说。
如今,潘国强凭借冷水鱼养殖实现年产值超300多万元,他无偿传授乡邻冷水鱼养殖技术,聘请当地村民到养殖基地务工,带动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并提供苗种、销售渠道,积极推广抗风险能力强、产量和质量稳定的养殖模式。基地驯化出优质的五道黑、白斑狗鱼等鱼苗受到了当地不少水产养殖户的青睐。
布尔津县水产养殖经营户刘志能说:“五道黑只有这个地方在驯化,我们去年拿了两万尾,养得非常好,现在都有二十多厘米长了。”
目前,额河特有冷水鱼繁育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和疆外多家渔业养殖集团达成鱼类增养殖试验的相关协议。
“疆外比较珍稀的一些品种,他们也愿意拿到我们这里做实验。”潘国强说。他们将扩大特有土著经济鱼类的繁育规模,进一步将冷水鱼做大做强,打响布尔津冷水鱼品牌。
近日,潘国强获2022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养能手类水产养殖三等奖。他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接下来要持续加强种业发展配套设施、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攻关,不负这份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