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乌鲁木齐迈向国际性枢纽城市
货运卡车驶出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8月18日摄)。作为中欧班列出境前最后一个及入境后首个编组站,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所在区域是商贸物流集聚区,是连通亚欧两大经济圈的重要枢纽,也是中欧(中亚)班列西通道距离中西亚和欧洲最近的物流枢纽。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 摄
【筑梦】
让更多“中国制造”经新疆出国门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范琼燕
8月18日,走进新疆丝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丝路通信息公司”),明亮的写字间里,工作人员埋头忙碌着各自手头的事情,占了整面墙的业务拓展线路图十分吸引人。
在这张线路图上,以乌鲁木齐市为总部,义乌、广州成为丝路通信息公司的业务后仓,再通过汽运、班列等方式,延伸至中亚五国。“这些业务涉及的线路图原本只是孟总的构思,但经过这些年公司的发展,已全部实现。延伸至欧洲是我们今后的目标。”站在线路图前,丝路通信息公司国际市场部负责人胡婉钰侃侃而谈。
胡婉钰提到的孟总,是丝路通信息公司总经理、一路通跨境电商平台创始人孟秀丽。
丝路通信息公司多年从事中亚五国出口贸易,其打造的一路通跨境电商平台,为新疆首家集线上贸易、线下汽运、中欧班列、报关报检、安全支付、结汇退税等为一体的跨境电商B2B交易平台。
正在介绍时,一身淡紫色套装搭配干练短发的孟秀丽出现。“我有15分钟,我们抓紧时间。”她喝了口水,将手机调成静音,立即进入采访状态。
严谨、干练、气场十足,是孟秀丽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丝路通信息公司宣传视频中,记者看见她与国内外企业、机构签约的场景,足迹遍布中亚五国。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跨境电商平台的创始人,曾是个连淘宝都不会用的“网购盲”。从传统的外贸商家成长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执掌者,孟秀丽华丽转身,既迎头赶上了国内兴起的“互联网+”热潮,也紧紧把握住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给新疆的时代机遇,如今她的公司捷报频传。
2014年,她到广州出差,线上订购机票让其深切体会到互联网的强大,深耕跨境贸易多年的她,敏锐察觉到互联网对于传统对外贸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萌生了搭建跨境电商平台的想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有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孟秀丽说。
恶补代码、数据库等专业知识……在刚起步的过程中,虽然经历失败,但孟秀丽对未来的判断愈发清晰。
2016年,孟秀丽成立了丝路通信息公司,受益于相关政策支持,历时1年开发了一路通跨境电商平台。2017年,“一路通”正式上线,针对中亚五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提供服装、鞋子、玻璃、陶瓷制品等17个行业的上千种商品。
在丝路通信息公司走廊,20余米长的墙面上,记录着孟秀丽带着团队这些年来的“筑梦”历程:2018年,在吉尔吉斯斯坦成立子公司,完成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的市场运营;2019年,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俄罗斯喀山分别设立海外仓储及海外样品展示间;2020年,新疆一路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着力开展进口业务及结算等各项业务……
今年,丝路通信息公司又有了新突破,5月在义乌成立子公司——浙江疆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一路通小商品数字馆”开馆运行,之后,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自主太阳能发电厂签订采购20个集装箱太阳能板协议,与阿拉木图市车辆采购商签订100辆新能源车出口协议。
“我们用3年完成了海外仓、中仓、后仓的建设,目前平台已有400多家商户入驻,交易、运输、仓储量越来越大。”孟秀丽说,将广州、义乌作为后仓集散货物,新疆作为中仓进行物流中转,境外子公司及海外仓、样品间作为前仓进行货物分销,打造出一条跨境电商的全产业链。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从营商环境到货物运输,处处都是商机。孟秀丽梦想宏大:要借共建“一带一路”东风,把更多“中国制造”经新疆销往中亚、欧洲,为新疆由“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作出贡献。
【手记】
地理中心越来越名副其实
蔡增乐
乌鲁木齐既不临江也不靠海,然而它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心城市。
巍峨的博格达峰耸立在乌鲁木齐市的东北,犹如一座灯塔导引着丝路商贾南来北往、东联西出。
这座离海最远的城市位于天山北麓,环山带水。作为乌鲁木齐都市圈、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全疆开发战略布局的中心城市,乌鲁木齐在新疆的经济发展和向西开放中前景广阔。
记者一路走来,通过镜头记录下乘着共建“一带一路”东风,乌鲁木齐市围绕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定位,着力建设“开放之城、引领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的生动画面。
砺剑10年,发展迅速。科技园、软件园、高端装备制造园……一园领跑一园,一园又连着一园;京新高速、连霍高速、兰新高铁、兰新铁路……一条条交通动脉交会于此,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国际陆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互联互通便捷高速,搭建起高层次开放平台。
砺剑10年,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熟完备的产业发展平台、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已然形成,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更加深入推进,离海最远的乌鲁木齐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心城市和枢纽地带。
两千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壮歌西行抒写了史诗般壮丽的征程。今天,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乌鲁木齐日新月异,再现丝路繁茂。
【对谈】
“黄金通道”奔涌动能
——访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春雷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范琼燕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正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打造“亚欧黄金通道”。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投资、建设、运营企业,这些年来,新疆国际陆港集团在推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新疆日报社(集团)“奔腾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大型全媒体报道”采访小分队专访了新疆国际陆港集团董事长马春雷。
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和运营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繁荣发展,功能不断优化和提升,取得成效体现在7个方面:一是陆港区班列发运连续5年均保持千列以上规模,班列线路达21条,通达19个欧亚国家、26个城市,运载货物包含200多个种类,打造了跨“两海”(即里海、黑海)特色精品班列;二是进一步提升铁路口岸集运能力和服务水平,累计服务保障国际公路车辆超过1.9万辆;三是大力拓展陆海新通道新疆业务,在实现常态化发运从新疆经重庆至泰国曼谷的水果冷链卡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疆经重庆至广西钦州港出口至RCEP成员国的铁海联运班列业务;四是积极推进“中吉乌”通道公铁联运业务,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五是铁海联运方面,加强与天津港、青岛港等东部沿海港口联动,大力发展东西双向的铁海联运线路;六是新疆首创的“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作为典型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研发创立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智能场站系统平台,为全国班列降本增效提供新途径;七是立足新疆产业优势以及进出口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沥青、番茄酱、木材等运贸一体化业务,形成了运贸一体、以贸补运、以运促贸的良性循环。
问:新疆国际陆港集团运营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与国内同类的公司相比有哪些优势?
答: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这也给我们新疆国际陆港集团带来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我们所做的工作绝不仅仅围绕着新疆自身的开放,还承载着国家向西开放的历史使命。就自身条件来说,我们既有区位和通道优势,也有各种能源资源优势;从商贸物流产业的发展来看,边境一线的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在全国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源,这些优势很自然赋予到陆港区发展上。
问:让“黄金通道”奔涌动能,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答:第一,要继续在通道建设上发力,运行好“中吉乌”多式联运通道,巩固好中欧(中亚)班列西通道的辐射带动能力,协同好陆海新通道和沿海的港口,包括和东南亚区域进行有效联动;第二,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研究整个通道线路所覆盖的区域、国家,搜集在物流贸易方面的有效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第三,做好平台服务,建立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物流保障服务,围绕通关查验的自由便利、贸易结算的高效低耗来做好各项服务。
另外,我们要致力于成为新疆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企业,努力在中亚、西亚、俄罗斯、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等人口较多的国家中增强物流贸易产业辐射影响力;还要协同海关铁路建立自由便利的通关模式,围绕贸易便利化,提供更好的结算交易平台,从而发挥好新疆向西开放的主体作用,打造好“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吟】
看经开区如何抢滩金融中心建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范琼燕
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洞庭路附近,一眼望去,塔吊高耸、机器轰鸣,工人正在加紧作业,一派繁忙景象,乌鲁木齐绿谷国际商务区项目雏形渐显,其中最醒目的2栋高层建筑专门为金融机构建造。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在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乌鲁木齐以国际陆港区(一港)为先导,以打造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五中心)为重点,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着力打造全国向西开放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
乌鲁木齐在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已陆续引入巴基斯坦哈比银行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落户,不断丰富金融业态、服务功能等。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虽然刚起步,但只要主动作为,率先打造出高质量的项目,抢占先机的概率便会增大。”乌鲁木齐今典绿谷国际商务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元介绍,此项目整体采用“以住养商、以商带产、以产促城”总体发展思路,以金融为核心,同时带动社会资本的投资积极性,推动商业办公及商业配套的开发建设。
乌鲁木齐绿谷国际商务区项目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高铁片区,占地191亩,计划总投资约28.8亿元,项目2021年8月正式开工以来,累计已完成投资15亿元,其中金融区域处于项目最中心位置。
“建设快、金融产业聚集、定制化服务……是我们的项目抢滩‘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底气。”陈志元说。
在施工现场,项目金融区域的2栋高层建筑将要封顶。“这2栋20多层的建筑,明年底就能交付,其中1栋23层的高层建筑,将打造成这片区域的标志性建筑。”陈志元介绍,他们已对接多家银行、大中型企业总部以及银行卡联合组织,紧密围绕金融产业及上下游企业招商引资,努力做到金融产业聚集。
在该公司招商中心,陈志元指着沙盘向记者介绍,此项目共分为5个区域,以金融为核心,信息科技、商贸产业为纽带,要构建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金融商贸服务业集群,形成蜂巢型产业体系,提升金融产业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吸引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入驻,最终实现合作区域产业与城市的互动整合发展。
他又指着沙盘中标注着A、B地区的2栋建筑介绍,这里配套金融体系建设的建筑,最终建成什么模样,现在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两地将采用定制化模式招商。“看甲方想要什么样的建筑,就给他们建成什么样。”陈志元说,区别于先盖楼、再招商的传统模式,“定制楼宇”在动工之前便确定入驻企业,企业的各项个性化需求,在硬件建设时就会被充分采纳。
近年来,为推进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形成金融市场资本资金洼地,乌鲁木齐市各区(县)都在为抢得一席之地而努力,对于金融高度聚集的经开区(头屯河区)来说更是责无旁贷,各项目都在加紧实施中。
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文涛介绍,目前多家区属国有企业正在合力打造金融产业聚集区域,接下来将加强产业聚集和产业导入,打造金融产业新高地,经开区(头屯河区)将建成基础设施齐全、服务体系完善、国际化程度较高、创新高效且功能完备的区域性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