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侯兰梅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汪秀梅
■铸牢中国心、中华魂,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从理论深度、政治高度、价值维度、现实向度,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为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从根本上解决政治认同和人心向背问题
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是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从理论深度、政治高度、价值维度、现实向度,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为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从根本上解决政治认同和人心向背问题。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为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必须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各族群众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建设美丽新疆的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为抓手,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为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理论宣讲工作体系,建强理论宣讲队伍,丰富理论宣讲内容,创新理论宣讲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生活的内容,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全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各族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要坚持从新疆实际出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作用,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突出文化润疆这个重点,加快形成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理论武装格局,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通俗易懂的理论读物、辅导读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基础、时代背景、文化底蕴、主题主线、实践伟力、历史贡献、世界意义等研究深、阐释透、讲鲜活、讲彻底,引导各族群众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拥护者、自觉实践者。
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进认同,为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真理之光凝聚起新疆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从统筹“两个大局”,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做好新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夯实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扣新疆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肩负的重大任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充分发挥主流舆论阵地主渠道作用,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引导各族群众增强识别大是大非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凝心聚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心正行,为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提供正确价值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必须推进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壮大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健全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长效化推进,以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等为抓手,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让理想信念的旗帜在新疆各族群众心中高高飘扬,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聚焦主线主题,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以深化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为途径,优化提升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展陈水平,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石榴籽家园(服务站)等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新载体,着力抓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等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典型作用,引导各族群众持续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坚实支撑。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为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从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整体高度来思考、审视、谋划新疆历史和文化工作,以深入实施文化润疆为抓手,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一批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点工程和项目,打造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彰显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引导各族群众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感情依托、心灵归属与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精准对接新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开”,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