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吕永红 博士研究生 李健
■高质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文化认同是基石、有效路径是关键、强大合力是保障,要力求在增强文化认同、探索有效路径、形成强大合力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精准高效、保障有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文化认同是基石、有效路径是关键、强大合力是保障,要力求在增强文化认同、探索有效路径、形成强大合力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精准高效、保障有力。
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奋斗和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根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在文化创新融合的历史变迁中,中华民族逐渐产生了共同的集体记忆、集体认同和集体价值。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是产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前提,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交流与融合。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开展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增强“五个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系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纽带。中华文化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各族人民的心田,也铸就了新疆各民族血脉相连、心手相牵的优秀特质。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汇聚起建设美好新疆的强大力量。
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须从新疆的区情、民情实际出发,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实需要,在举措和抓手方面切实形成有效的实施路径。
党的领导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推进“五个互嵌”,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民生连着民心,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都要向社区和乡村延伸,向基层发力。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重视基层的民族工作机构和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工作职能,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举集体智慧、汇各方要素,形成强大合力。
一方面,建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硬实力”。经济因素是基础因素。高质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不断夯实高质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力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提升“软实力”。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要加大力度整合政府、高校以及社会人力资源,形成“智囊团”和“人才库”,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贡献力量。
同时,还要形成高质量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巧实力”。这个“巧实力”是“硬实力”“软实力”在有机融合、同频共振中所形成的强大合力。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各族人民大团结,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