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问题研究
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问题研究
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干部学院
江雪艳
内容摘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本文将阐述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价值,深入分析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评估红色基因传承效果的对策建议,并从文化、教育、旅游等多个角度提出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的思路举措,进一步提升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价值的意义。
关键词: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基因融入人民的血脉中,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革命历史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革命历史的积淀,是流淌在血液里、刻在骨子里的,是一种带有红色文化特质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因子。可可托海在开发矿业、建设祖国的嘹亮号角声中,一批批转业军人、大专院校学生、支边青年和国家稀有金属设计院所的专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可可托海,进行了伟大斗争,孕育出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可可托海红色基因是可可托海蕴藏的精神气质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硕果,囊括着丰富的精神教育内容,对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今青少年培训和党员干部教育的鲜活教材。
一、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的传承价值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可可托海作为一个工矿企业,在自身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老一辈建设者勇于承担国家重任,在地处边疆的阿尔泰山深处,克服严寒,激战交通运输,设施不便的条件,在一穷二白的艰难困苦中,在党中央、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团结奋进中,数十年如一日,完成了可可托海三大工程的建立,建设了新中国首个稀有金属工业基地;齐心协力完成用矿产品抵债任务,偿还了苏联的巨额外债,为国家分忧解难,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尊严;在缺少技术、设备的情况下,不怕苦、不叫累,排除万难保证“两弹一星”原材料的正常供应,扛起了民族工业的旗帜,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传承和弘扬可可托海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具有强化理想信念的政治引领价值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讲政治是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是以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为核心。传承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改变世界的力量。如果信念坚定,就能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顽强拼搏,越是艰难困苦,就会愈挫愈勇,在纷乱繁杂的思潮中才能保持清醒,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在可可托海矿山建设艰苦的岁月里,为了开发新的矿点,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国家对稀有金属产品的需求,他们战斗在深山老林,与寒冷和艰苦的环境作斗争。可可托海人凭着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凭借坚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为可可托海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具有强化党性锻炼的思想教育价值
党性修养是我们强党兴党的关键所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是增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的关键,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长效机制。传承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就是以可可托海精神及红色资源铸魂健身,不断强化党性锻炼的自觉,促进党性教育不断推进和深化,切实筑牢思想教育根基。
(三)具有强化担当作为的激励导向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能否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体现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可可托海矿区自开发建设的第一天起就担负着国家使命。筚路蓝缕开发矿业,提振新疆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建设,成为新疆冶金工业的领头羊;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开创中国化矿业发展的道路,成为行业新标杆。传承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就是树立实干实绩实效的鲜明导向,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四)具有厚植价值认同的文化润疆价值
“文化润疆”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成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可可托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多种文化交融发展提供了沃土。可可托海素有“宝石之乡”和“额河之源”的美誉,浓郁的人文情怀,18个不同民族相互交流交融交往,民族团结典型不胜枚举,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传承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举措、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文化润疆厚植思想文化根基。
二、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现状
(一)全力开展可可托海红色文化抢救性挖掘
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作为党性教育基地,近年来,针对老一辈建设者年事已高、工作资料遗失、工业遗存废弃等方面的现状,通过开展现场访谈、资料收集整理、工业遗存修复等手段,对珍贵史料进行“抢救性”挖掘。慰问采访可可托海亲历者、见证者、建设者及其后人近千人次,先后主办了5次大型专题座谈和研讨会,接待老一辈建设者到可可托海回访400余人次。将可可托海各类历史资料,转化成为“活”的学术成果和教学资源。研发《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采访中的感动瞬间》等十余门课程,完成了《口述历史—可可托海建设者访谈录》共100余万字的内部资料编纂,与富蕴县史志办、文旅局等单位合作出版了《共和国不会忘记—可可托海》《西部明珠可可托海》等书籍,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完成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首部口述历史书籍。邀请专业团队历时半年,在对可可托海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已完成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三号矿脉开发始末》上下集制作工作。
可可托海青少年研学营地依托可可托海独特的红色文化、地学科普等资源禀赋,坚持“初心不改薪火相传传承国脉行知合一”发展理念,研发了红色教育、自然教育、国防教育和工业研学等十大主题板块课程体系。通过研学的方式挖掘可可托海红色资源的政治内涵、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为红色基因教育内容增资添色。
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有色集团党校利用地域、资源补给优势,建立了新疆有色可可托海历史博物馆、历史资料档案室,拍摄《新疆有色70年——可可托海》专题纪录片等一系列成果,为红色基因研究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度开展可可托海红色精神研究提炼
随着可可托海历史逐渐解密,以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可可托海青少年研学基地、新疆有色集团党校为主导,在全社会掀起了研究可可托海红色文化的热潮,为了解决“什么是可可托海精神,如何弘扬和学习可可托海精神”的方向性问题。阿勒泰地委通过中国航空航天基金会等机构牵线搭桥,邀请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帮助采访、收集、整理素材,将可可托海历史资料列入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项目。并与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在北京联合举办“可可托海精神暨干部教育基地建设研讨会”,邀请70多位来自中央机关及全国四大干部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可可托海精神问诊把脉、建言献策,从各自领域对可可托海精神的意义与内涵进行了阐述。通过搭建学术论坛、主题征文、出版专刊等多种平台,组织专家学者对可可托海精神进行深入研讨,初步阐明可可托海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为红色基因传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和学术支撑。
(三)扎实开展可可托海红色基因教育宣传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初步构建起了以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为主阵地的党性教育体系、以“红色文化进课堂”“研学营”为主要形式的青少年红色教育体系,不断凝聚各方力量,面向全国、全疆选聘了组干院原副院长、巡视员王文才,党性教育专家李凯城、王成文、汪光华为主的红色教育和党性教育专家学者亲临可可托海调查研究指导。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额尔齐斯石”发现者韩凤鸣等60余名老一辈建设者和“矿二代”,组建了学院“矿史授课团”,不断夯实可可托海红色教育宣传成效。并以发展红色旅游、打造文化产品、抓好舆论引导为主要措施的红色文化宣传体系,助力红色基因的宣传教育,极大扩宽了红色教育宣传的覆盖面,有力提升了红色教育的成效。
可可托海干部学院自开展培训以来,始终坚持高质量办学要求,用心用力做好史料挖掘、课程研发和教学培训各项工作,已先后承接主体班次、专题班、委培班等223期,共培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1万余人次,来院参观学习达2万余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特别是近两年来,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运用现代化教育培训方式,开设话剧、家书诵读等一系列课程,得到了学员的普遍欢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党性教育课程模式。
三、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手段较为单一
新媒体是当今传播和传承信息的重要载体,从实际来看,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在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充分发挥新媒体网络传播的优势方面,出现了传承手段较为单一的现象。首先,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的传承主要以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和青少年研学基地为依托,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和宣传方式主要是运用专题、现场、访谈、研讨、案例、音像、舞台等多种线下的培训形式。线下培训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认可,但影响范围狭窄。其次,在新媒体和短视频迅速崛起的时代,尽管也已经开始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线上的方式进行宣传,但都存在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宣传力度和效果有待提升。
(二)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体系相对欠缺
红色基因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主要的素材来源。目前,关于介绍可可托海的书籍没有走进校园。也就是说,青少年思想教育在学校不能直接通过课堂、书本学习可可托海红色文化,只能通过每年寒暑假学校举办的夏令营、研学营、冬令营等式来到可可托海镇或新疆有色陈列馆,接受可可托海红色文化、教育及实践锻炼,花费成本较高,青少年参与覆盖面不够广泛。就党员干部而言,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精品课程在网络上发布得较少,党员干部对其关注度较少,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对自己有益的精神动力。同时,还缺乏可可托海红色基因评价体系,其资源整合利用、传播方式、效果评价等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其育人功能很难有效发挥,不利于形成传承可可托海红色基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范围比较狭窄
可可托海红色基因是新中国建设时期所孕育的,1980年以前,可可托海是国家一级保密地区,其丰功伟绩、伟大实践都不被外界所知,目前,随着可可托海红色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对可可托海的宣传推介不断拓展,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的知晓率日渐提升,但与很多内地的红色基因相比较,如井冈山、红旗渠、大别山等地,出现话语力量薄弱、影响力不足、地位边缘化、传播力较低的现状。从青少年角度来看,他们对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的认识和了解的深度、广度较低,探索兴趣不高,因此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在传承范围上比较狭窄。
(四)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效果相对不足
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的内容在现实性和主体针对性方面不强,当前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的传承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在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方法和渠道方面处于探索阶段,造成了在青少年和党员干部群体中存在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存在表面化、碎片化的情况,使得青少年和党员干部在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认知和意识方面的效果不足。
四、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推动红色基因传承普遍化的合力有待提升
红色基因是一种与国家、社会相切合的政治意识形态,也是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红色基因的发展态势是由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从国家层面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红色基因的传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红色基因”,就目前现状来看,国家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政策机制、目标导向还不够完善。从社会层面来说,红色基因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首先是先满足物质的需求和欲望才去追求精神价值,在社会中还未形成浓厚的红色基因传承氛围。从学校方面来说,很多学校不够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基因没能很好融入课堂,红色基因在引领青少年培育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发挥甚少,影响了青少年对红色基因传承。国家、社会和学校在发挥合力方面存在短板,导致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在传承范围受限。
(二)受众主体新特点对红色基因传承形成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中的艰苦奋斗等精神要素,与新一代青年的成长环境、价值理念存在较大的时空隔阂,一定程度上为红色基因传承造成了传递障碍;西方文化侵蚀、历史虚无主义、敌对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传播和红色基因传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互联网、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自媒体”“虚拟化”等新的信息传播特点和文化形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也对现有的红色基因传承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新时代对红色基因传承提出更高要求
新时代青少年的发展和党员干部的培养成为了社会焦点问题。他们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对信息大量输入的要求,而红色基因的学习只是一小部分,是立德树人目标和党性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新时代对人的思维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对红色基因的认识和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利用创新型传播技术,对传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网络利用大数据等方式可以精准、智能将信息推送给对其有需求的对象。那么,红色基因的信息如何在众多信息主题中脱颖而出就成为了时代课题。
五、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的思路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理论研究和学术建设
深入持久地挖掘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内涵是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的基础,加强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理论研究和学术建设是提高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质量的载体和手段。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可可托海青少年研学营地应当从人员配备、资金扶持、政策把握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学术建设,联合援疆对口省份及内地科研实力雄厚的院校合力搭建学术平台,夯实理论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交流思想,创造多元学术价值,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二)进一步创新可可托海红色教育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的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培训效果。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心理需要,不仅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探索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等多种培训方式;更需要利用现代化培训理念,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达到“立体感知、入脑入心”的效果。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可以依托布尔津县中苏航运纪念馆、哈巴河县69344部队国防教育主题史馆,185团夫妻哨所,186团龙珠山地道,吉木乃县国门会晤站、萨尔吾楞村爱国主义教育点,福海县“援疆情”教育基地,青河县“红星哨所”等串线打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使之融入可可托海目前成熟的现场教学点,形成阿勒泰地区党性教育联合矩阵。
应在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将红色基因引入校园,让可可托海干部院校和研学营地教师进入学校做公益,开设红色小课堂,引导学生增强对红色基因文化学习自觉,激发学生对红色基因学习的能动性,扎实推进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
(三)进一步推进可可托海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红色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旅游产业也可以有利推动红色文化发展。近年来,可可托海逐步提升传统旅游产业品质,逐步发展冰雪游、红色游、自驾游、乡村游等新业态,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业态。聚焦“功勋矿山”“红色圣地”,全面提升可可托海红色文化影响力,将红色基因、文化和元素嵌入到旅游产业。应当加快推进“可可托海老街”建设,生动再现可可托海70年代街景,力争把可可托海打造成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新内涵,不断创新可可托海红色基因传承路径和方式。
(四)进一步丰富可可托海红色文化产品体系
红色文化产品越来越受游客的喜爱,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也能激发人们对当地文化的探索。歌曲的传播力量是非常大的,2020年的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让很多人慕名而来。目前,应当通过政府引领、社会参与等多种途径,加速建设红色文化场馆,创作一些音乐、舞蹈、影视、舞台、文学等作品,制作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形成可可托海特色旅游品牌。
(五)进一步拓宽可可托海红色基因宣传渠道
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红色基因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承。通过组织推动、多维展现、深化交流等方式,打造多种红色宣传途径,提高红色基因认同感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可可托海红色基因的知名度,为红色基因传承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社会科学Ⅰ辑,2021(09):18-1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岳凤兰.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J].北京教育(德育),2018(04):63-67.
[4]刘剑明.红色文化润疆的逻辑结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J].克拉玛依学刊,2022(01)39-48.
[5]王丹.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扎实开展党性教育:以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干部学院为例[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9(2):17-21.
[6]郑昌东.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选择研究[J].理论导报,2016(02):48-49.
[7]刘浩林,范国盛.激活红色基因的途径与方式[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06):91-96.
[8]张子婵.传承红色基因汇聚磅礴力量[J].人民论坛,2018(08):132-133.
[9]刘辉.杨善洲精神的红色基因及其弘扬传承研究[D].大理大学,2021.
[10]王昕伟.文化自信视域下红色基因的传承研究[D].湘潭大学,2021.
[11]李晓勤,冉军.关于可可托海干部教育学院后续发展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8(03):96-98.
[12]赵宝文,易重华.中国道路的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6):118-126.
[13]乔贵平,王洪超.探寻百年大党的红色气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遗传基因”[J].求知,2021(01):18-21.
[14]周金堂.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J].党建研究,2017(5):46-48.
[15]张雅慧,贾钢涛.红色基因传承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社会科学动态,2021(09):116-119.
[16]张宏森.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磅礴力量[N].人民日报,2020-07-24(11).
[17]刘福琴.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21.
[18]昝梦玲,金艺平,陈超.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研究[J].2021(09):184-188
[19]刘丽玲.探寻地域文化中红色基因的传承[J].传媒论坛,2021(1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