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
——阿勒泰地区红色资源挖掘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
——阿勒泰地区红色资源挖掘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阿勒泰地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
韩兵
内容摘要:本文重点围绕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进一步挖掘好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探索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形式新载体,从三个方面对红色资源挖掘利用进行研究:
一是我地区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对红色资源的存量、分布不清楚,导致部分红色资源处在未开发状态。2.红色资源基础设施薄弱,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开发利用率低。3.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意识薄弱。
二是原因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导致挖掘开发红色资源意识不强。2.资金投入不足。3.管理人才缺乏。
三是挖掘好利用好本地红色资源的对策。主要有五个方面:1.深化认识,确保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利用。2.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确保红色资源合理挖掘利用。3.加强整合,确保红色资源优化配置。4.推进创新,确保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合力。5.多管齐下,确保红色资源队伍素质提高。
关键词: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党史学习载体
2021年党中央组织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11月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号召全党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作为阿勒泰本地来讲,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摆在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对此也进行了认真思考,下面我就我地区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地区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红色资源是一种文化旅游资源,既具有红色文化的内在表现,也有作为文化资源开发的特点。一是革命政治性,是一种以革命历史为核心的,对革命历史的真实反映,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二是历史真实性,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与革命斗争情况,是历史的载体,反映了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痕迹;三是分布广泛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足迹,几乎遍布中国的各个地区,包括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以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效益双重性,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只要根据当地的特点深入挖掘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就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形式新载体。
阿勒泰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讲,红色资源比较匮乏,加上多年来思想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近年来虽然开发出了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的可可托海三号矿脉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但仍然有很多红色资源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状态,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红色资源的存量、分布不清楚,导致部分红色资源处在未开发状态。
1.1950年2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原八路军359旅)独立团在团长肖飞(曾任阿勒泰军分区司令)、政委杨烈光(曾任阿勒泰军分区政委、阿勒泰地委书记)率领下,从迪化(今乌鲁木齐)出发,指战员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顶风冒雪,北穿准噶尔盆地西缘,步行350多公里,经过18天行军,3月3日进驻承化(今阿勒泰市),防止了动荡和战乱,稳住了局势。这支部队受到了彭德怀、习仲勋和中共西北局的通电表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只停留在部分文史资料的记载中,而在独立团长途行军的目的地(阿勒泰市)及沿途都没有建造任何纪念馆、纪念碑或其他标志性纪念物,3月3日这一值得记入史册的日子也从未举行过任何纪念活动。
2.人民解放军进驻阿勒泰后,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开展大规模的平叛剿匪,稳定阿勒泰社会秩序。1950年春季匪首乌斯满发动叛乱,1951年2月19日,匪首乌斯满被解放军活捉后,其长子谢尔德曼逃窜至北塔山,与乌斯满另一部残匪胡尔曼勾结,在富蕴、青河一带祸害百姓。1952年5月13日,谢尔德曼、胡尔曼残匪在富蕴县沙尔布拉克伏击解放军骑七师19团(国民党起义部队)由奇台到承化县(今阿勒泰)送军马的小分队,劫走军马112匹,并将被俘40余名战士全部杀害。惊闻此讯,骑七师奉命立即抽调19团、20团(原二军五师独立团,1952年2月划归骑七师建制,改番号为20团)、21团共381名指战员组成14个战斗组开赴富蕴、青河进行清剿。清剿战斗持续到1952年9月30日匪徒全部投降结束。此次剿匪共有32名解放军指战员英勇牺牲,其中,骑七师20团副团长王金玉1952年6月28日在阿尔泰山区西岔河指挥战斗时不幸牺牲,年仅35岁(现阿勒泰烈士陵园有其墓)。但是这段值得纪念的历史也只是保存在文史资料中,阿勒泰找不到解放军剿匪胜利纪念馆,也没有剿匪牺牲的烈士纪念碑。
这些红色资源被埋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相关人员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和认识能力有限,对红色资源的存量、分布等情况缺乏整体的把握,对红色资源的特点认识不全面,深入挖掘的不够。
(二)红色资源基础设施薄弱,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开发利用率低。
红色资源的利用,需要有一定的氛围,发挥红色资源的整体效应。今年清明节前夕,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前往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动。祭奠活动结束后,进入烈士陵园内设的展馆,展馆内只有图片和文字资料,全程无解说员讲解,无视频资料。通过观看展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到陵园埋葬的烈士包括三区革命时期、1952年剿匪时期以及历年来在阿勒泰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但陵园只是在达列力汗将军墓前有一块纪念达列力汗将军的碑,缺少一块可祭奠全体英烈的纪念碑。总体感觉,烈士陵园就像一片普通的公墓,规模太小,无规范的参观路线,烈士陵园的功能单一,开发利用不充分,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对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意识薄弱。
首先,本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地方历史的了解很欠缺,大多数群众对当年三区革命的历史、人民解放军进驻阿勒泰的历史和剿匪的历史记忆模糊或者一无所知。其次,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对红色资源的价值没有认识到位,更不要说主动挖掘保护。第三,本地民众对红色资源及其挖掘保护缺乏认知,民众认为挖掘保护红色资源是政府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在这种氛围下,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与本地群众很难形成挖掘保护红色资源的自觉性,资源挖掘保护意识淡薄在所难免。
二、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上的制约,导致挖掘开发红色资源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受地方经济、政策的影响和开发观念陈旧、管理落后的影响,人们的资源意识淡薄,对所拥有的红色资源缺乏有效的挖掘利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发展和完善,人们的资源意识逐步增强,但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在思想观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对红色资源功能认识不准确、不到位。主要表现为对红色资源的定位过于片面、狭小,把红色资源简单定位于革命圣地等具有全国影响的革命文化资源,如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摇篮,使得红色资源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主题局限于狭小的范围空间,忽视了当地具有优秀革命传统的红色资源。
(2)对红色资源的存量、分布及归属不明确。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其存量、分布、特点以及归属等问题都是首先要掌握的,但我地区对红色资源相关资料的掌握应该是不全面的,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而红色资源归属的不明确,不利于对其整合开发和利用。例如烈士陵园,内地很多地区都隶属于文化旅游部门管理,而我地区由民政部门管理,陵园里只有烈士墓,没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展馆里也没有解说员,观光内容多为静态,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思想意识的落后和管理体制的滞后,导致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发展的资金严重缺乏。阿勒泰地区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落后地区,与外部联系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状况相对落后,加上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自有投资建设能力很弱,吸引外部投资的环境比较差,迫切需要资金投入。急需投资和投资严重匮乏的现状,使得有限的红色资源得不到挖掘利用,资源产品转化率很低,产品市场占有率很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难以显现。
(三)管理人才缺乏
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应该由各级政府和相关的主管部门来负责,部分主管部门的领导观念陈旧、经验缺乏、素质不高,不能有效开展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
三、挖掘好利用好本地红色资源的对策
阿勒泰地区红色资源较少,且挖掘利用率低,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红色资源的社会及经济效益都不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如何挖掘好利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深化认识,确保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利用
1.加深对红色资源价值的认识。红色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革命文化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从革命文化价值看,它是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给人以教育启迪;从历史文化价值看,它是历史的记忆,历史的见证;从社会教育价值看,它可以教育人、传承文化、给人教益。因此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就是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经济资源,保护文化记忆,需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
2.加深对红色资源基本情况的了解。对红色资源进行科学梳理、归类和评价,准确把握各类红色资源的特性,是合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的前提。要认真分析红色资源有多大的价值、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保护的情况怎么样,要优先挖掘开发那些价值大的、便于利用的,优先保护那些亟待保护的资源。
(二)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确保红色资源合理挖掘利用
红色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红色资源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的前提。因此,在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分清良莠,把纯洁、文明和代表民族先进文化的东西,提供给游客,摒弃各种文化糟粕。要从红色资源特点出发,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提炼和升华,使红色资源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特别是加强对无形的文化资源的提炼。因为有了革命英雄精神、故事、传说、轶事等特有文化的浸润,山水草木才有情,雕塑建筑才有神,旅游才更有意趣和内涵,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需要。
(三)加强整合,确保红色资源优化配置
整合就是对红色资源进行相关分析,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平衡组合,使红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
1.各种颜色资源的整合。在挖掘利用过程中,将红色、绿色(自然风光)、古色(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为主带动区域内的绿色、古色联动开发。将红色旅游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与古民居旅游结合起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2.同一个主题活动的整合。有些红色资源比较零散,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者不能表达较丰富的内容,如阿勒泰烈士陵园,里面既有三区革命时期的烈士,也有1952年剿匪时期牺牲的解放军官兵,还包括历年来在阿勒泰地区牺牲的公安干警、解放军和武警战士以及其他因公牺牲的烈士等,这就需要一条主线把他们串起来。
(四)推进创新,确保红色资源挖掘利用合力
创新是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的灵魂,包括挖掘利用模式创新和挖掘利用方式创新。
1.创新挖掘利用的模式。由单一的政府或区域性开发转变为从整体上进行联合开发,形成全员一体开发模式。
(1)成立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的领导机构,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负责。
(2)建立由党史研究室等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体,为红色资源联合挖掘利用提供组织保障。
(3)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学校、社会共同投入的全员保障体系。
(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研发力量组成内外结合的开发渠道,使红色资源开发取得联合开发的整体效益。
2.创新挖掘利用方式。
(1)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扬弃图片加文字的“老面孔”展览,整理、挖掘、充实新的陈列内容;改变视角,增加新的展示设备,利用声、光、电和影视模拟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动态展示、场景再现,对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增强亲和力。
(2)创新红色资源的传播渠道。一是实地参观,通过实地体验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二是图书资料,利用图书资料理论性强的优势,使受教育者更加深入、理性地理解红色资源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三是电台、电视台的专栏或专题节目,报刊杂志的宣传报道,寓教于乐,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四是通过歌曲和舞蹈的形式,反映革命者豪情和乐观的精神。五是邀请老革命做革命传统报告、组织宣讲团,讲革命传统故事,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六是利用网络快捷、便利、覆盖面大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
(五)多管齐下,确保红色资源队伍素质提高
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人才建设是关键。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领导队伍、研发队伍、从业人员等。
1.要高度重视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立足本职,奉献社会。
2.努力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将脱产培训与专业培训、委托代培等多种形式结合,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教育培训,加快培养出一批事业性强、专业技能熟练、有创新精神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3.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人才竞争机制,在待遇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专门的人才。实行激励制度,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挖掘利用人员的积极性、在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