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畅通困难群众诉求渠道的几点思考
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党委书记 王继江结合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村、农户家中,采取座谈、走访入户等形式,在托斯特村进行调研,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部分群众困难诉求不能及时解决,对村两委、乡党委、政府存在不满意的现象。现结合集中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浅谈如何畅通困难群众诉求渠道的几点思考。
一、群众诉求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健全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工作机制,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当前,群众诉求涉及面广,呈现主体广泛性、诉求多样性、规模集群性、化解疑难性等特点,如何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反映、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剖析相关问题,发现群众困难诉求不能得到解决的最根本原因在乡党委、政府担当作为不够,特别是作为乡党委书记,要有动真碰硬、不回避、不掩饰问题的决心和恒心,要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群众困难诉求渠道不畅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托斯特乡托斯特村通过在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群众收集各类群众困难诉求,其中政策解释类的占比84%,从而可以分析出大部分问题都是政策宣传解释不到位,农牧民困难诉求主要分为农牧之间矛盾、草场界限纠纷矛盾、生产生活困难诉求、两居房屋质量、农村饮用水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经分析归纳出群众困难诉求渠道不畅的以下方面问题:
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弱。乡村两级党员干部遇到问题推诿扯皮,不作为、不担当,为民服务意识欠缺,一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工作困难重重,群众关系难处理,经济发展难推动,遗留问题难处理,农民群众难组织,虽然有的时候也有那份为民服务的心,但也只是浮光掠影的念头罢了,所以会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没有做到为群众解答相关的政策,解决对应的困难,缺少服务意识;
(二)农牧民群众维权意识弱。大部分群众因文化水平低,平时又很少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只好走信访渠道。实际上许多问题是可以用相关的政策解答的,用相关的法律维权的,而大部分群众往往缺乏这一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手段,导致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然后不得不以上访的手段来寻求帮助、解决困难;例如一位牧民的草场被侵占,因为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不能用有效的法律手段追回自己被侵占的草地,而侵占草地的人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违法的,导致纠纷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而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学习法律政策片面化,断章取义,对政策和法律有错误解读的现象,这样实际上是削弱了自己的维权手段,给实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群众困难诉求不畅。诉求是一种理性利义的表达,大部分群众在面对困难时,往往会倍感迷茫,没有方向,往往会以上访的形式到乡政府、县委政府去诉求困难,这样不仅会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也会给县委政府增加工作负担;乡党委、政府在处理信访群众时,往往为了不影响乡里考核,堵截信访人到县委上访,没有在如何努力化解矛盾和引导群众进行合理诉求,作为我们日后工作的重点,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诉求方式是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干部监督约束力不够。由于乡、村级工作纷繁而复杂,体制有待健全,对机关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加之未能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制度贯彻流于形式,监督约束力不够,工作失误时有发生,导致一些干部愿意钻“制度”的空子,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之脑后,严重阻碍了群众的困难诉求。所以在现有的政策和体制下,要牢固树立干部们服务意识,并以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和限制机关干部的不作为。
三、如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的几点思考
(一)调整工作重心,转上访为下访。一是要开展民情见面会,面对面的与群众进行交流,掌握群众困难诉求的第一手资料,现场为群众解答相关政策,并引导群众以正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把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进行解决,能马上办理的马上办作为;例如有的农户家庭困难,想被纳入低保行列,我们则可以为其讲解进入低保以及建档立卡户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拥有哪些手续,该如何申请和办理;在现场就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针对一些乡里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历史的遗留问题,那么我们则规定期限解决,及时向县级有关部门反映,及时督促解决答复群众的困难诉求。总而言之,一定要给群众一个合理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解决方式。二是建立“托斯特乡民情信箱”微信号,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以通过快捷的方式进行困难诉求,可以快速解决困难诉求,减少群众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可形成有效机制。三是要建立民情诉求转办单制度,群众困难诉求不能现场答复或需要其他部门解决的,对群众上报的困难诉求精准分拣,通过填写转办单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做到问题及时上报,并快速处理。
(二)强化服务意识,浓厚为民情怀。“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谈,而是一种深入到骨髓的信念,唯有这样才能增加政府的公信力,才那让群众对政府保持信任。首要任务是要强化乡村两级干部的为民情怀。一是要每月组织机关干部观看关于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他们的为民服务的情怀来提高干部的工作热情;二是要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两学一做”加强党员干部先进性、纯洁性,每季度开展一次“优秀为民服务公仆”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影响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意识;三是要增强党政班子率先垂范的模范作用,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引导机关干部加强“为党为民”的心,在看到干部有失职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在群众进行困难诉求时,如果干部有不作为的行为,要加以警告,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处分。
(三)建立完善体制,形成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群众评价机制。设立举报箱、微信民情信箱,让群众参与监督评议机关干部,努力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监督手段。使监督手段由“自上而下监督”扩大和延伸到“自下而上监督”;二是要使工作透明化。每季度开展民情问卷调查一次,到各村征求群众对于乡政府以及机关干部的意见,以及咨询群众对于乡政府机关干部为民服务的满意度,让群众监督我们的工作,使监督体制更加完善。
(四)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引导。一是要通过周一升国旗宣讲、农牧民夜校、以及一系列文艺汇演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学法、懂法、用法,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引导群众以正确方式进行上访,逐级上访,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三是建立村级“纠纷调解志愿者服务队”,将村里有威望的退休干部、四老人员、两代表一委员等组织起来,化解村里矛盾纠纷,让群众有困难纠纷先想到村里解决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