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助力教育脱贫实现新突破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助力教育脱贫实现新突破
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 易安勇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教育脱贫攻坚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无疑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根本目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我就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了教育脱贫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有效落实好教育脱贫攻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教育扶贫的措施及成效
(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力保障义务教育有学上。一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特别是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小规模学校,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县城校点确保在学生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生均占地面积仍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乡镇校点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二是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面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按照一县一策、一乡一案的原则深入开展疑似辍学儿童核查工作。三是落实全面改薄工作要求,各县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通过自治区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项目、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援疆资金、自筹资金等途径,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快速推进“三通两平台”、云教室建设进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
(二)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减轻学生就学负担。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完善从学前到中职的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完成学前至大学的贫困学生摸底调查工作,通过与学籍系统信息的核对,确保贫困生数据真实、准确,完善贫困生建档立卡工作,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地区以及各县(市)各类资助政策,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引导社会捐资等形式,多渠道筹集捐资助学资金;主动协调联系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对农村贫困学生实施资助帮扶。教育、扶贫、民政紧密配合,摸清底数,对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对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进行逐一排查,建立档案,确保应助尽助,实现资助政策全面覆盖、不留盲区。
(三)优化补充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特岗招聘、特培生、免费师范生和县域内城乡教师交流等渠道,补充一批紧缺学科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完善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机制,根据农村学校艰苦偏远程度,制定差异化的生活补助政策,提高教师到偏远农村学校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偏远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能力。
二、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义务教育控缀保学任务仍然艰巨。虽然当前各县市针对义务教育学校控缀保学工作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建档立卡学生“零缀学”,但从学生就学情况看,一些学生还存在不稳定的现象。调查了解到,有的家长对学生上学重视不足,对孩子是不是上学、上学表现怎么样漠不关心,使这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很容易出现辍学问题;个别建档立卡户家庭条件一般,家长观念落后,还有希望孩子早点回家帮着干家务活,帮着料理农活的思想,对孩子上学呈消极态度,使孩子生产缀学心理;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影响,也很容易出现缀学问题。
(二)残疾学生入学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全地区有各类残疾适龄少年儿童734人,其中重残少年儿童167人。有的家长对残疾儿童学习重视不够,致使面临失学的危险;部分家长对特教学校的认识不足,不愿把孩子送到特教学校就读;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不足,使他们得不到系统的康复训练,对学习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残疾少年儿童就学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而一旦失学将对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带来很大影响。另外,全地区还有167名重残少年儿童,经过相关机构鉴定证明不具备就学能力,这部分群体需要专人看护,对家庭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对建档立卡户更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
(三)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严重。从目前情况来看,城乡教育质量和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纠其原因是教师力量不足造成的。据统计反映,各县市普遍存在教师队伍整体性超编,结构性缺人,城市超编、农村缺人现象,因教师待遇偏低等原因,教师招聘引进教师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偏弱,特别是在“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方面措施办法还须进一步加强,乡村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教师不足,给教育教学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三、关于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一是开展控辍保学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教育法》《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家长(监护人)及社会群众明白“不送孩子上学是违法”“招收童工是违法”的道理,自觉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使“不让一名学生辍学”成为社会共识;二是坚持家访制度,积极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切实做好“学困生”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学困生,经常家访,及时掌握“学困生”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上学,尽最大限度控制学生因成绩落后厌学而辍学现象发生;三是各级政府主动关注,发挥组织作用防辍学。针对一些困难家庭,特别是建档立卡户家庭,各级政府主动关注学生就学情况,并将防止义务教育学生辍学问题列入目标责任中,予以考核,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上的一些困难,让家长支持学生完成学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防止贫困代际传递。
(二)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一是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进行经常性督导,对发现的资助未落实或变形走样等问题严肃处理并在系统内通报形成警示震慑作用;二是规范资助对象的认定,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做好数据汇总和精准核查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应助尽助、不漏一人。三是坚持公开资助政策,公开工作流程,公开评审评议“三公开”,确保实现精准识别,规范资助资金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既不人为拔高标准,也不搞变通、打折扣,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足额落实;四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教育惠民、教育脱贫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学生和家长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及家长感党恩的思想意识,通过学校、乡镇、村(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等多种方式开展集中宣讲和入户宣传,提升教育惠民政策宣传针对性。
(三)全力以赴关注残疾少年儿童就学问题。一是学校层面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促进全体师生和全社会关注残疾儿童,切实保障残疾儿童的合法权益,摸清底数,制定规划,对本辖区的残疾儿童建立档案,对家长做好宣传,保障具备就学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适龄残疾儿童身体情况鉴定评估工作,确保有学习能力但无法到校学习学生纳入送教范畴,通过注册学籍、送教上门等措施,保障该部分适龄儿童有学上、有学籍、不辍学。三是制定3-15岁残疾儿童送教工作标准、考核依据,确保送教工作保质保量进行,为保障残疾儿童享有公平学习权利提供考核依据。四是扩大特教学校建设规模,补充师资力量,尽最大努力招收各类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就学,大多数残疾儿童父母能参加生产劳动,让这些家庭有精力增加家庭收入,加快脱贫步伐。
(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严格实施《地区不胜任教学岗位教师转岗工作方案》,有计划的在教育系统内实施转岗,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足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特岗教师招聘任务,同时加大赴内地招聘教师力度,吸纳专业性强的年轻高校毕业生进入到教师队伍,补充解决教师队伍不足问题。做好对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待遇补贴工作,对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在职一线教师进行待遇补贴,按照距离县市政府所在地的偏远公里数划分档次,针对不同档次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待遇补贴,提高教师到农村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