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区畜牧业两项重点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区畜牧业两项
重点工作 全力实现“农村美、农民富”
阿勒泰市委副书记、政府党组书记、市长 张治军
一、学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指导未来3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指导和总遵循。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振兴的重要论述是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产业振兴的总指导。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有了一些新体会新认识:
(一)深刻感受总书记的人民情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2015年在吉林调研时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总书记在2013年就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此后,总书记又对总结推广浙江经验、农村改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举措抓紧抓实。
2018年,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
总书记不仅作出重要讲话批示,他在梁家河、正定等基层也有伟大实践。总书记在青年时代,从繁华的首都北京来到陕北偏僻的山村,延安梁家河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的汗水,在河北正定,他住在办公室,吃在大食堂,总是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他带领父老乡亲赤脚站在冰水里修淤地坝,建设全省第一个沼气化村,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离开梁家河,离开正定的这段时间,总书记始终记挂着村里乡亲们。以人民为中心,心里装着群众,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饱满深厚,隽永悠长,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深刻体现。
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振兴的重要论述还有很多,网上、书籍中都有相关资料,大家要搜集一些,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在工作实践中应用和感悟,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贯通,认知和行动统一。我学习之后,深刻体会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接地气、有温度,说的都是老百姓听得懂能记住的话,有很多话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农民深厚的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持续而深入的思考,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出饱满深厚的人民情怀,是为民、忧民、亲民、敬民、惠民情怀的集中体现。
(二)深刻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区畜牧业极端重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农”领域的民生工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为了实现“农村美不美”的目标。重点围绕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农村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关键性内容;产业兴旺,就是为了实现“农民富不富、农业强不强”的目标,就是让大家按照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在阿勒泰这样一个农牧结合的地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管住牛羊是第一要务。同时,我们远离市场,发展产业相对困难,因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最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在阿勒泰发展农区畜牧业是实现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
(三)深刻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千万工程”。16年来,浙江省始终遵循总书记亲自擘画的路线图,循序渐进,不断拓展“千万工程”的广度和深度,版本不断升级,内涵不断丰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辉煌成就。
浙江用了16年达到今天的效果,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万村整治方面,到2020年,全市所有行政村按照“院内院外六件事”和“三清一改一管住”标准任务,完成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目标任务。二是千村示范方面,到2020年完成不少于19个示范村建设,确保示范村90%以上农牧户有无害化卫生厕所、90%以上的污水实现有效治理、90%以上的村组巷道硬化到户、垃圾实现集中收运处置、畜禽粪污有效利用、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全覆盖。三是深化提升方面,到2020年完成4个较高标准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四)深刻认识农区畜牧业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农牧区必须要实现产业振兴、农牧民必须要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阿勒泰市2019年种植面积为70.6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为65.7万头(只),随着“三不开”政策的实施,种植面积已达上限,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量;而单从饲养量上讲,牲畜的养殖数量也已足够,需要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提高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向改革要动力,向转型要动力。以阿勒泰市红墩镇为例,该片区有6600多头奶牛,每年产鲜奶达2万吨以上,就这样企业反映收不上鲜奶,老百姓反映卖不出去,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涉及到几千户。通过调研,我们找出了问题根源,就是生产方式严重落后,鲜奶严重不达标,不适应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红墩镇离市区较近,养殖基础相对其他乡镇较好,且有哈纳斯乳业、光明乳业等奶企支撑,产业发展情况应该还是全市最好的,其他乡镇情况可能更为严重,有的乡除了传统的种养殖之外几乎无产业可言。这些都是影响阿勒泰市农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主要是以农区畜牧业作为突破口,探索推广先进的生产方式,围绕养殖业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同步带动牲畜集中养殖、饲草加工交易、土地流转经营等连带产业,解放出劳动力、庭院等生产要素后,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兴旺、农牧民稳定增收,确保广大牧民群众能够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阿勒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振兴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我们开展主题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直面问题,敢于真刀真枪解决问题。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分管部门、企业、基层组织等意见,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我梳理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振兴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走访,各乡镇村“院内院外六件事”均存在一些个性问题和共性不足,整体还是“脏乱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农村改厕方面,村级公厕的使用管理不到位,有些公厕存在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户厕设施简陋、难看、不美观的问题依然存在。2.庭院环境方面,这里重点讲一下“三区分离”工作。庭院生活区内危旧房屋、残垣断壁未拆除干净,农用车辆和农机具乱停、物件柴草和煤炭碳渣乱堆;种植区内布局不合理,杂草丛生,整体凌乱,种植区与生活区没有隔开;养殖区内人畜不分离,牛羊管不住到处跑,满村牛粪随地可见。3.居住环境方面,卧室、厨房、客厅没有进行合理划分,“从门口到床头”杂乱,不收拾、卫生差。4.污水排放方面,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缺乏,污水乱排乱放问题突出。5.垃圾清理方面,院子里没有垃圾箱、村级没有垃圾点、乡镇没有转运站,垃圾处理粗放,生活垃圾、生产废弃物乱丢乱扔。6.渠道清淤方面,房前屋后污水坑、排水沟和废弃涝坝逐步形成黑臭水体。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组织发动群众不够,群众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干部主观能动性不够,工作进展缓慢。
(二)产业振兴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一是思想观念还没有转过来。关键是对为什么要抓农区畜牧业的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有些干部群众对发展农区畜牧业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没有具体思路。通过调研反映,政府出台草原禁牧牛羊不上山政策后,各乡镇只是机械执行,没有深入思考政策背后的深刻意义,群众的牛羊不让上山就舍饲圈养,饲草料储备不足就一卖了之。这都充分说明,我们还沿袭着老思维,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甚至根本就没有认真研究农区畜牧业。二是养殖理念陈旧。“四良一规范”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是规范养殖的重要方向。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这几年落实的十分不理想,良种繁育体系制度不健全,冷配改良没有固定设施。良舍棚圈等基础条件基本具备,但是利用棚圈、青贮窖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不高,棚圈散小、不集中,配套设施严重落后。良料说的是饲草料,高产苜蓿、青贮玉米以及其他高蛋白饲草种植技术落后,调研反映,青贮亩产仅4—6吨,畜牧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良法就是科学喂养,当前,虽然一些农牧民群众引进了良种牲畜,但饲养模式一成不变,导致好牛羊喂不出好效益,凤凰养成了鸡。规范防疫方面,各乡镇对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部分乡镇甚至出现兽医站关门的现象。三是产业化程度低。当前,我市种植养殖还在沿袭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组织化程度低,成本高、效益差,耗费人力,没有形成集约经营、规模种养、利益共享。产业链条不完善,没有形成“饲草种植—良种牲畜集中养殖—优质生产资料(肉、鲜奶)—企业加工销售”稳定的产业链条,农户、企业、市场之间产销衔接不畅。
(三)政府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部分基层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面对问题有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有些习惯、麻木,总觉得基层就是这样,“基层环境、条件就是这样”的思想较顽固。有些同志仍沿用原有的工作方法,让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搞几次爱国卫生大扫除;让抓农区畜牧业发展,就组织养殖大户开个座谈会。很少站在整体改变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谋划工作,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的能力不强。
二是扶持政策少。资金、项目可怜,市财政压力较大,有些项目没有配套资金,项目实施比较困难。基层组织薄弱,村“两委”带动能力不强,村干部更替不快,老同志经验丰富,但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较慢,形象一点比喻,“新方法不太会用,老方法不太管用”。人才留不住,一方面基层环境艰苦,留不住干部人才,另一方面缺乏事业成就感,心不在基层,干部留不住自己。
三是统筹谋划不足。一方面没钱动不了,用一句形象的话就是“项目做事”,没有项目什么事都推进不了。一方面有钱不愿要,很多同志开始“躲项目”,从“跑项目”到“躲项目”是怕麻烦、懒政的表现,对工作研究不够,项目储备不足、谋划不细。
三、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一)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努力实现“农村美”。我认为做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重点抓好以下五件事:一是村厕的使用经营管理上要有办法,向群众宣传良好卫生习惯,让住户干部请“亲戚”洗一次澡,提高浴室使用率。二是开展庭院环境整治,落实“三区分离”,普及现代化规模养殖,“让牛羊去该去的地方”,管住牛羊。三是采用有防渗措施的污水收集池或简易氧化塘工艺进行处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四是开展农村垃圾堆放点整治,彻底清理村庄周边、村内巷道、沟渠内外、房前屋后积存垃圾。五是引导农牧民规划整理庭院,以“三苗”工程为抓手,继续发展庭院经济。
(二)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努力实现“农民富”。一是编制阿勒泰市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工作举措、组织保障等,制定任务书、路径图和时间表,作为今后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总指导。二是加快组建畜牧集团公司,以640台地为依托,以一二牧场体制改革为补充,以“七个片区、八个示范牧场”为支撑点,总结推广“养殖工厂+生态牧场”运营模式,对全市集中规模化养殖项目“建、管、用”进行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推动农牧畜牧业集团化发展,打造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注重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通过集团带动合作社、养殖大户发展,切实提升全市农牧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在全市建成3—4个万头牛养殖园区,带动千家万户持续增收。三是配套关联产业,加快饲草交易平台、活畜交易平台、兽医诊疗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建设,加快品种改良、草场改良、自然草场修复,补齐产业短板。四是研究出台政府扶持农区畜牧业政策,积极整合农口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脱贫攻坚、专项债券等资金,争取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促进农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大胆为企业“站台”“撑腰”,打造关心关爱企业家的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用对用好用足各类扶持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强”。一是潜心研究。基层的同志要研究落实,系统研究村庄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怎么弄,庭院经济怎么抓,垃圾怎么处理、污水怎么治理,村厕户厕怎么管理;要研究特色,深入研究怎么调整种植结构,更好的让农区畜牧业转型升级,怎么推广“四良一规范”,特别是借鉴恰甫汗塔斯等示范点经验普及集中养殖,结合乡镇特色,培育什么样的支柱产业。二是系统谋划。今年,我们谋划占补平衡资金重点用于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将实施农田水利、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一批项目,也要投入资金,扶持形成特色产业,各乡(镇)场党政主要领导要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用好用活资金项目,真正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夯实基层。前期我们对全市1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摘帽,选拔了200余个大学生充实到村级组织中,这是推进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结果。大家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留住这些年轻力量,发挥他们的作用,让老同志教经验方法,同时向他们学习新思想新技术,加大对基层干部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农牧民群众的培养,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土专家”“村状元”“田秀才”。
四、悟初心、担使命,当好新时代的“三农”干部
常言道,“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既是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三农”干部的殷切期望,也是“三农”干部应有的本色特质和基本能力。作为一名地方行政主官,我也是“三农”干部中的一份子,通过悟初心、担使命,我感悟到当好新时代的“三农”干部,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有“三农”情怀。干农业工作需要到乡到村、爬坡下田,工作条件艰苦,离不开对“三农”工作的一份痴情。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农业、农民、农村有着天然感情,他曾在梁家河工作过7年,还当过支部书记,在河北、福建、上海等省市任职时也领导或分管过农业工作,这段经历注定他在后来的治理色彩和执政理念中蕴含深厚的“三农”情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在带领兰考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座的有一直干“三农”工作的,也有半路转行来的,总之,大家要把总书记当成精神导师,把总书记在梁家河、在正定两本书当成教科书,经常读、经常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中找到动力、汲取营养,要始终把农牧民的冷与暖、愁与乐,乡村的兴与衰放在心上,经常想想自己的初心,为什么学农村工作、干农村工作,切实做到深知“三农”、心系“三农”、热爱“三农”。
(二)要有使命担当。各级下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已为我们制定了“任务书”、绘出了“路线图”、确定了“时间表”,农区畜牧业工作也亟待“破冰起航”,工作目标任务明确、机遇挑战并存。作为“三农”工作者,要眼睛向下,想群众所想所愿所盼,解群众所急所求所难,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勇挑重担、啃硬骨头,全力以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千万群众的意志行动。
(三)要有办法有本领。乡村振兴战略开起了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征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的新战役,是我们“三农”干部在新时代必须答好的考卷。作为基层“三农”干部,一方面要执行有力,学好习总书记的“三农”思想,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形势任务和方法举措,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和能力,解决好老百姓的急事、难事、重要事,宣传好总书记对老百姓的关心厚爱,工作谋划上抢“早”争主动,结果上求“好”出实效。另一方面,更要甘于奉献,克难攻坚、虽苦犹荣,忍得住辛苦、撑得住压力、守得住清贫,埋头耕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牧民家里,用朴实的形象、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抓出成效,真正用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换来千家万户的真心支持,换来老百姓对党的真心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