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勒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思考
阿勒泰地区工商联副主席——崔师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关系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笔者采取实地调研、个别访谈、会议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并形成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目前阿勒泰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主要特点
1.政治参与意识在逐步提高。地区民营企业特别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参政意识逐步增强。这些民营经济人士希望得到组织关心,提高自己的政治社会地位,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希望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等组织。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政治社会地位,关注时事和政策的变化,注意从各种渠道捕捉信息,用自己的经验分析判断经济走势,以此作出自己的决策。参政议政能力和作用不断提高。
2.思想观念在不断开放。本地区的民营经济人士基本上是自己闯出来的,敢闯、敢冒、敢试,关注当地政治经济动态和各项政策信息的变化,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诚信度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发展起来的企业不再像企业发展初期那样急功近利,不择手段。
3.行业分布比较广泛。民营经济人士所处的行业分布越来越广泛,民营经济领域已由商贸、饮食、建筑、采掘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向以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社会服务等行业拓展,逐步走向多元化。特别是从2017年,民营经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阿勒泰地区严守“三不开”(不开荒、不开矿、不开水电)的底线,坚持“以旅游业为主体,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在地区大发展格局中找定位、求发展。
4.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民营经济人士在自身企业发展壮大、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开展捐资助学、结对共建、脱贫攻坚、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以及兴办公益事业等活动。民营经济人士的社会影响和作用正变得越来越大。
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人才缺乏,素质参差不齐。一是由于地理、经济、文化、历史、政策方面的诸多因素,本地民营企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都还偏低。对本地民营经济人士的培养培训机制还不完善,系统性培养培训都不够。二是民营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吸引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并不是由于对人才不重视的因素,只是受限于现实条件制约,企业规模小,民营科技企业少,企业无法或没有能力对人才采取诸如提供高薪酬、给予重金奖励等有成效的激励手段。技术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经济发展的软肋。
2.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程度的缺位。一是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集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身份于一身,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够大。一些企业中的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开展。二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有空白点,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三是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凝聚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员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四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缺乏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其工作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培训提高。五是员工不稳定增加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3.契约精神欠缺,队伍稳定性不强。从本地民营企业的诞生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的成长来看,民营经济人士对于关系、行政资源有一种“先天”的好感及依赖。在获取机遇、信息来源、政府资助、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生产乃至生活有关问题都保持传统惯性思维,即托关系,走人情,形成了所谓的重“关系”不重“市场”、重“人情”不重“行情”的非正常现象。民营经济人士队伍由于受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影响,受国家经济政策宏观调控的制约,加上个体经营管理的差异性,导致不稳定性。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改进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安排工作。一是建立民营经济人士人才库,有重点地培养和储备人才。举办一些专题学习班,讲解我国政治制度以及人大、政协的工作知识,重视并加强对重点对象的平时培养和储备。二是规范安排人选的有关标准,保证被安排人选的质量。政治安排的效果如何,需要有全面衡量的标准。除了经济实体有规模、有影响之外,代表人士还需要有文化、有素质、有参政能力、有参政热情且愿意为社会作奉献,有精力且能够切实履行职责。三是规范政治安排人选的产生方式,消除政治安排的随意性。在具体操作上,由统战部统一归口,工商联具体负责。把候选人的产生交给行业或界别自行选拔的,把名额分配下去,由统战部、工商联或其它相关机构指导其选出候选人,尽量增加透明度,扩大基层民主。四是参与社团工作,拓宽安排渠道。重视人大、政协、工商联之外的政治安排。应当形成制度,确保民营经济人士进入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担任职务。长期以来,我国法定的社会团体和组织都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经济活动联系不紧密,非公有制经济与他们仿佛没有关系。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这些团体和组织的功能也在变化。比如工会组织、团组织、妇女组织等的工作内容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也要求民营经济人士参与。应当开展试点,探索哪些团体组织、采用哪些方式进行安排比较合适。五是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市场经济是一个自律的经济,大量的企业事务应当交由行业协会自己管理。利用行业协会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也是民营经济人士参与社会事务的一种方式。此外,各种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的建设,也需要吸纳民营经济人士的积极参与。
(二)按照统分结合、分层分类的原则,做好民营经济人士统战工作。一是针对不同规模、产业、业态的民营经济人士,建立个人档案台账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做好统战工作。将其按照规模、产业、业态,分别组建商会,有效的组织起来,加强政治引领和多种服务。二是建立民营经济人士成长的培养机制。制定民营经济人才培养规划。对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选择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大学以上文化,政治素质好、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社会形象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逐步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培养,使其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自觉参与并支持党的工作。从其中的党员中,培养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其非党员中培养党员,并把培养经历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安排的重要条件。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培养。在社会主义学院开展集中培训,重点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政策法规、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学习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以企业自有培训基地为基础,高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培训基地网络,为民营经济人才提供高层次的培训服务。定期组织民营经济人才到培训基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培养对象的宏观决策能力、市场驾驭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聘请一批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经营实绩突出、社会形象好的党员企业家及部分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人才进行帮带培养。组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集中选派民营经济人才到国有企业进行短期挂职锻炼,为民营经济人才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经济经济人士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宣传民营经济人士中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舆论环境。对民营企业的优秀人才要定期不定期地选送到大专院校培训深造。政府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执行政策好、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乐观的民营企业进行奖励和政策倾斜,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扶持和鼓励一批在行业内领先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三)创新理想信念教育。一是丰富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活动。在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中,引导民营企业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作用,把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到覆盖到民营企业中去,使其自觉地养成开展自我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的“惯性”和“习惯”。要在民营企业中,适当组织开展爱国感恩教育活动、守法诚信教育活动、优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奉献公益教育活动等,通过一个个的专题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引向深入。二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应当多元化。要引导民营企业以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为内核,建设培育企业文化。指导民营企业结合自己的发展历程、产品或服务特色、理念追求,提炼树立文化品牌。引导企业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活跃职工生活,培育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要围绕表层的物质文化(企业容貌、企业环境、科技状况、企业产品、文化设施)、浅层的行为文化(科技行为、文化教育、技术培训、文娱活动)、中层的制度文化(规章制度、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识别系统)、深层的精神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品质、企业素质、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生活观念),明确载体、渠道和流程,业主带头、全员动员、多管齐下,着力构建民营企业文化,把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小处、落到实处、落到全过程、落到长效上。三是统战部门和工商联要在摸底调查、正面引导、政企沟通、培训互动、协调推进、强化服务这六个方面,形成长效机制,用长效机制固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关键要把教育实践活动融入统战部门、工商联调查研究、经济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宣传教育、社会扶贫等工作之中。
(四)在培养中寓管理与服务,加强民营经济人士统战工作,协助民营企业培养与引进关键人才。一是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市场独立运作机构的人才中介组织功能,协助民营企业全面考核应聘者的真实才能。拓展人才中介组织的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人才租赁、人才资信认证、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薪酬调查分析、人事决策规划、人才业绩评价和再培训等业务,有效解决民营企业人才引进过程中招聘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发展“菜单式”和“订单式”民营企业人才培训服务。教育培训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要切实创新办学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民营企业人才培训提供“菜单式”、“订单式”和“上门式”人才培训服务。“菜单式”人才培训服务,是指教育培训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教育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置培训服务课程,供培训客体选择,做到按市场培训;“订单式”人才培训服务,是指教育培训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根据民营企业培训的需求,整合教育资源,设置相应课程,按照民营企业和人才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做到按要求培训。“上门式”人才培训服务,是指针对大的民营企业,教育培训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根据民营企业培训的需求,上门服务,开展点对点的针对性培训。三是贯通机关、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业人才合理流动的渠道。民营企业人才可通过规定的筛选机制,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鼓励事业单位人才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采取激励措施,使有志于到民营企业等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的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没有障碍。根据互利自愿和双向选择的原则,每年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一批优秀的在职干部,以科技特派员或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形式,到民营企业工作。工作期限满,另行安排工作,也可办离辞职手续继续留在企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