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富蕴:加尔很别克的“三个本”
阿勒泰新闻网讯(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赵雪月)“小加叔叔来了!”12月5日,村里的孩子们看到手里提着礼物迎面走来的加尔很别克·别力汉,欢呼雀跃着。
“苏恩哈尔,你看,我给你买什么了?”加尔很别克从包里拿出鲁迅散文集递到13岁的苏恩哈尔·阿森别克面前。
苏恩哈尔翻阅着新书,拉着加尔很别克兴奋地说:“哇!叔叔,《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这几篇课文我们学过。”
干净利落的小平头,明朗真诚的笑容,干起工作来一丝不苟,服务群众热情周到,富蕴县农业农村局驻喀拉布勒根乡阔克铁列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加尔很别克自2016年10月驻村以来,他随身带着“三个本”,入农院、听民声、解民忧,从小事入手、把小事做好,为村民解决各类困难诉求,温暖了村民的心。
“支出本”上记着教育提升
初来村里时,加尔很别克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家长为孩子购置课外读物十分少。从此,他定期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为孩子们购买书籍,并在每年寒暑假,免费为村里的小学生们开办“红领巾小课堂”。
阔克铁列克村以哈萨克族为主,村民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不高,这也成为他们外出务工的“绊脚石”。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加尔很别克决定给村民们教国家通用语言。他和其他工作队员共同协调场地,购买教材,做起了村里的“教书匠”。他结合村民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特意向学校老师请教授课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在寓教于乐中,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越来越高。
40岁的米拉提·尔斯汗想外出务工,但苦于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限,屡屡碰壁,加尔很别克便每天抽空来到米拉提家中,当起他的“辅导员”,并自掏腰包为他购买了拼音卡片、字帖、点读机等,手把手、一对一地教。“我现在卖葵花、青贮玉米的时候,也能和老板讨价还价了。”米拉提开心地说。
如今,村民们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了很大进步,有98人在企业、矿山、县城打工就业,17户村民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早餐店。学好语言,让大家依靠双手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越来越足。
“彩虹本”上记着群众冷暖
“小加,进来看看,我能有这么温馨的家,你可是大功臣。”今年6月,加尔很别克应村民阿尔加汗·阿勒海的邀请,走进她干净明亮的安居房,只见电视、电冰箱等一应俱全,水龙头一拧,白花花的自来水倾泻而下。
2019年冬,在入户走访中,加尔很别克了解到阿尔加汗是位单身母亲,丈夫早年去世,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多年来在县城租房陪读。2019年9月,儿子考进了甘肃酒泉体育学校后,阿尔加汗想搬回“老家”住,可村里空置3年多的房子没装修、也没自来水,想要搬回去并不容易。加尔很别克了解情况后,积极与帮扶单位、乡政府对接,协调来挖掘机免费为阿尔加汗家挖掘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又为她家置办了家具,当阿尔加汗走进新家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加尔很别克有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他喜欢按照群众困难诉求的轻重缓急,在笔记本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做详细标注,紧急的用红色、已销号的用绿色、需要跟进的用橘色。
已买水泥,将米拉提别克·拉比的青贮窖渗水部位修补好;因冰雹袭击,15户村民的玉米受损,上报乡民政办3日内解决,需实时跟进……四年过去了,加尔很别克的笔记本变成了五颜六色,村干部们称它为“彩虹本”,它就像一座彩虹桥,连起了党心和民心。
“调解本”上记着村情民事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村民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加尔很别克动员村里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组建“村情说事团”来调解矛盾纠纷。
今年6月,村民塔布斯·阿乌沙黑给地里浇水时,因管理不善,水流到了邻居布勒里斯·奴吾曼院内,淹没了一片生长旺盛的菜地,布勒里斯心疼自己的菜地,对塔布斯大声嚷嚷了起来。加尔很别克带着“村情说事团”前来调解,先讲邻里情、团结情,又对损失进行评估,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
“您看,这样您还满意吗?”“稍等,我马上来。”加尔很别克在一句句询问、一声声回答中,把一腔热血化作为民真情,慢慢地,有事就找加尔很别克,成为了村民们的口头禅。
今年初,原本驻村期满的加尔很别克选择了继续留下来。“作为党员,守初心就是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担使命就是群众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为群众解忧排难。”加尔很别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