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特村-为有源头幸福来
沿着额尔齐斯河逆流而上,接近源头的地方坐落着一个小村庄——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享有“额河第一村”的美誉。行至此处,可以品特色食、居生态房、赏农家景、享田园乐,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富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村工作队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深挖民俗文化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绘就了一幅山美水美生活美的新村图景。
提档升级刷出“新颜值”
凡是到过塔拉特村的人,无不夸赞这是个好地方。硬化的水泥路面干净美观,停车位和景观绿化带整齐划一,沿街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所见之处皆成景,让人倍感舒适。
工作队以打造“美丽乡村,幸福村居”为目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后争取项目建设资金1100余万元,硬化6公里村道,种植观赏类植物1.2万余株,用彩灯装饰55间民宿外墙,在山体安装80盏“雪蘑菇”夜灯,建成1个3A级公共厕所,改造186个旱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促进人居环境从“干净一阵子”到“舒适一辈子”,工作队按照住宅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的要求,制定“一户一方案”,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推行庭院改造工程,既规范美化了庭院,还清理出大面积的空地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保持环境卫生,还需与时俱进。工作队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定时对公共场所和村民庭院进行消毒杀菌,利用宣传栏、文化墙、“大喇叭”广播站等平台,普及健康防疫知识,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村民恰力哈尔·毕毛拉高兴地说道:“以前村里人老想往城里跑,现在是城里人总往我们村里跑。生活在充满田园气息小村里,心里美滋滋,身体棒棒哒。”
广开渠道鼓起“钱袋子”
相约塔拉特观景台从高处俯瞰,山上山下满眼绿韵,坐落有序的民宿客栈,悠闲的牧人和成群的牛羊……良好的自然生态尽收眼底,彰显着独特的地域风情。
驻村以来,工作队不断深挖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按照“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帮助村民发展民宿客栈61家,主题庭院6家,全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民宿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村。随着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塔拉特村吸引了文旅界的目光,先后高标准地承办了中国可可托海露营大会、可可托海冰雪嘉年华等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丰富了当地旅游产业内涵,提升了发展层次,成为精品旅游胜地。
2019年,塔拉特村客流量达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服务收入97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5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万元,形成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成功转变的良好发展局面。
“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村民们实现了双丰收。”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海霞欣喜地说,“未来村里还要顺应新潮流打造网红基地,成为游客们向往的打卡地。”
培育乡风描绘“文明美”
“兜里有了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明的必然进步,没有巧妙适度的引导,村子将仍是一盘散沙。文化大院就是很好的‘粘合剂’,这里能组织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还能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把村民凝聚在一起。”工作队员叶可蓬·毛吾肯在工作例会上发表对创建文明乡村的意见。
文化大院是乡风文明的涵养池。工作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投资修建5座文化大院,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和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大院兴起之后,工作队引导村文艺爱好者将“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等主题编成快板、歌曲、小品等文艺作品在大院表演,引了广大村民转变传统观念,革除陈规旧俗,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文化大院建起来后,大家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移风易俗的工作却没有止步。经过不断摸索,工作队将文化大院加以改造,购买了音响、拱门等婚礼用品,村里的年轻人结婚,再也不用跑远路到县上的酒店举行仪式,还能省下一大笔费用。以此为契机,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制定村规民约,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为主要抓手,大力倡导婚丧嫁娶不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的良好风尚,在移风易俗工作中收效甚好,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
“过去村民都爱比排场、比气派,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开始比文化、比家风。正能量多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老党员吐巴恰依·哈依达尔汗说,儿子结婚他简单办了4桌喜宴,成了村里带头移风易俗的典型。
如今的塔拉特村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幸福指数日渐提高,谱写出美丽乡村建设的酣畅新曲,乡村振兴前景光明!(富蕴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工作队供稿)